[新聞]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經濟學人:美

作者: chadmu (查德姆)   2025-02-18 20:00:05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經濟學人:美戰略重心優先抗中
ETtoday轉中央社
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8091/d8091195.png
「經濟學人」分析川普上台後美國整體外交戰略取向後指出,美國認為歐洲盟友必須承擔
自身的安全責任,而來自中國的挑戰則仰賴盟友共同牽制,因此「經濟學人」推測美國未
來政策重心將會放在印度太平洋地區。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今天以「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Will it be
Ukraine today, Taiwan tomorrow?)為題,探討美國總統川普對歐洲政策的轉變將如何
影響亞洲。
報導中說,在本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歐洲各國焦點圍繞在「背叛」與「姑息」上。川普
可能在俄烏戰爭中放棄烏克蘭的態度,引發歐洲對美國不再擔任安全保障者的擔憂。
然而,這場跨大西洋關係的「地震」,在太平洋卻幾乎未掀起漣漪。在檀香山防衛論壇(
Honolulu Defence Forum)上,美軍將領與安全官員上強調強化亞洲盟友的重要性。一名
南韓與會人士推測,美國若與俄羅斯針對烏克蘭問題達成協議,或許可以專注於嚇阻中國
的力量。
文章指出,表面上的平靜,部分原因可能來自亞洲各國低調行事,或是他們對歐洲的困境
漠不關心,抑或是為了爭取川普的好感(至少避免惹怒他),以確保美國持續提供亞洲安
全保障。然而,最有可能遭受中國軍事霸凌的國家最有理由感到擔憂,一旦俄羅斯戰勝烏
克蘭,北京恐將更加肆無忌憚。
以台灣為例,歷屆政府都認為,阻止俄羅斯在烏克蘭獲勝,對於嚇阻中國犯台至關重要。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憂慮,如今更為迫切。
日本「日經新聞」社論標題直言「別讓美國決定烏克蘭的命運」,認為川普對維持自由世
界秩序的冷漠「令人遺憾至極,只會進一步削弱外界對美國的信任」。
印度則奉行「多元結盟」外交政策,一方面與美國關係日益密切,一方面維持與俄羅斯的
緊密聯繫,近期更改善與中國關係。東南亞多數國家則對美國態度曖昧,正逐漸向中國靠
攏,且不介意川普的「交易式外交」。
文章指出,不少美國人將俄羅斯視為敵人,認為只要歐洲盟友願意認真看待防禦問題,應
該有辦法自行應付。然而,中國則是美國唯一無法單獨應對的強大對手,必須仰賴盟友共
同牽制。
美軍印太司令部(Indo-Pacific Command)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上將警告,中
國正走上一條「危險的道路」。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種種大規模且愈來愈複雜的軍演並非
單純演習,而是「入侵演練」,甚至可能為備戰提供「遮掩」。
經濟學人文章認為,美國可以透過採用人工智慧(AI)等新技術和加快武器生產等方式面
對這樣的威脅,但更重要的是,還要與盟友及合作夥伴更加緊密地合作,鼓勵聯合行動,
合作進行國防生產等。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上週在布魯塞爾表示,歐洲盟友必須承擔自身的
安全責任,美國從今以後的優先要務是對抗中國,因為有中國「有能力和意圖威脅我們的
本土和印太地區的核心國家利益」。他還強調,川普「不會允許任何人把山姆大叔當成冤
大頭」。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意識到這樣的趨勢,近年積極展現出他們能幫助美國維護
太平洋的勢力平衡。
加拿大一艘軍艦本月16日通過台灣海峽,引發中國強烈不滿;法國航艦戴高樂號(FS
Charles de Gaulle)目前正與美國海軍及區域夥伴進行聯合演習;義大利航艦卡富爾號
(ITS Cavour)去年也曾駛入印太,英國一艘航艦也計劃於今年重返印太地區。
然而,川普政府似乎對這些行動不以為意;赫格塞斯私下告訴歐洲盟友,他們應該堅持保
衛自己的區域。
在川普第二個任期初期,白宮的來訪外賓包括日本首相石破茂以及印度總理莫迪(
Narendra Modi),這似乎意味著美方持續注重印太地區。
與此同時,有關台灣的外交用語似乎也趨於強硬。川普和石破茂在聯合聲明中表示,他們
「反對任何藉由武力或脅迫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過去的用語中並沒有「脅迫」一詞。
美國國務院網站也悄悄刪掉「反對台灣獨立」的明確表述。
經濟學人文章最後提到,如果必得做出艱難抉擇,帕帕羅明確指出美國的優先要務:「如
果100年前你要選擇世界的重心,那會是在東、中歐一帶;然而如今,它毫無疑問會是在
印太地區。」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0218/2911050.htm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