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裝甜點的第二個胃就在你的大腦中

作者: badruid (Gryphon)   2025-02-20 16:15:49
1.媒體來源:
科學人 科學快訊
2.記者署名:
郭毓璞 2025.02.19
3.完整新聞標題:
裝甜點的第二個胃就在你的大腦中
4.完整新聞內文:
https://www.scitw.cc/posts/20250219-17918
吃完正餐後仍對甜點有食慾和渴望,這種嘴饞可能源自於腦饞,是演化不讓你停下來。
大快朵頤一番後,明明體感上覺得已經飽到喉嚨,但看到服務生端上的蛋糕、冰淇淋,卻還
是忍不住想來一口,並這樣說服自己:「裝甜點的是另一個胃」。終於,最新科學研究發現
「甜點胃」(dessert stomach)這樣的想法不是自我安慰,而是確實在大腦中運作的神經
機制。
最近一項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研究發現,腦神經中的前腦啡黑細胞促素皮促素神經元(
pro-opiomelanocortin neuron, POMC neuron)不僅是「飽足感開關」,還身兼「甜點胃啟
動器」這個重責大任。
腦內啡讓老鼠吃糖欲罷不能
為了找出「甜點胃」的秘密,德國科隆的馬克士普朗克代謝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abolism Research)的科學家們,首先以小鼠為實驗對象,進行了一系列關於飽足
與食慾的研究。
研究人員讓小鼠吃到飽,接著再提供含糖食物。結果發現,即使已經飽到不行,小鼠們還是
對甜食來者不拒。科學家觀察小鼠在吃糖時的大腦活動,發現POMC神經元在釋放「飽足」訊
號的同時,還會向大腦中一個名為「視丘旁室」(paraventricular thalamus)的區域發出
訊號。這些 POMC 神經元會釋放一種名為「β-內啡肽」(β-endorphin)的內源性類鴉片
物質,能產生愉悅感。研究人員發現,β-內啡肽會作用在視丘下部的神經元上,進一步刺
激小鼠對糖的食慾,導致小鼠即使在飽足狀態下,還是想繼續吃甜食。更有趣的是,只有在
面對含糖食物時,這個「獎勵迴路」才會被啟動;如果餐後提供的是一般食物或高脂肪食物
,則不會有這種效果。也就是當老鼠感知到眼前食物是糖份但尚未食用時,這個神經機制就
已經被激活了。而未曾攝取過糖的小鼠,在初次攝取糖份食物時β-內啡肽就會在「甜點胃
」區釋放。
為了進一步驗證這個發現,研究人員阻斷了小鼠大腦中的類鴉片物質傳導路徑。結果發現,
飽足的小鼠不再對甜食感興趣,但飢餓的老鼠仍然會吃含糖食物,β-內啡肽的阻斷對牠們
沒有效果。
人腦也有「甜點胃」的神經機制
讀到這裡,想必你也和科學家一樣好奇,人類是否也有類似的機制。於是這批科學家們找來
了志願者,讓他們邊飲用糖溶液邊進行腦部掃描。結果發現,人類大腦中鄰近飽足中樞的區
域也有類鴉片受體會對糖產生反應,證實「甜點胃」也內建在人類大腦中,愛吃甜食不是罪

本研究的主導科學家芬瑟勞(Henning Fenselau)表示,從演化的角度來看,這種機制可說
是合情合理: 「糖在自然中很稀有,卻能快速提供充沛的能量。因此,大腦演化成只要有
糖,就盡可能地大方攝取。」
對抗肥胖的新途徑?
這項研究不僅解釋了「甜點胃」的神經機制,也可能為肥胖症的治療有所貢獻。芬瑟勞指出
,目前已經有可以阻斷大腦中的鴉片受體的藥物,但減重效果明顯不如食慾抑制劑(例如GL
P-1)。他認為,將這項發現與其他療法結合使用,或許也能達到良好的減重效果,未來團
隊將更進一步探究這點。
5.資料來源:
Marielle Minère et al. ,Thalamic opioids from POMC satiety neurons switch on sug
ar appetite.Science 387,750-758(2025).DOI:10.1126/science.adp1510
Dessert stomach emerges in the brain
"Dessert stomach" finally found in the brain
6.備註:
飯後甜點的原因找到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