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陽光行動/醫院「小總額制」 就醫、手術

作者: losel   2025-02-20 20:15:01
媒體來源:聯合新聞網
記者署名:李樹人、沈能元
完整新聞標題:陽光行動/醫院「小總額制」 就醫、手術更難了
完整新聞內文:
2025-02-18 00:25 聯合報/記者李樹人、沈能元/專題報導
「受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影響,請同仁嚴控門診人數,如早診人數眾多
,過了中午十二點,診療費及績效獎金需打對折。」南區某大型醫院去年發出這則公文,
引起不少醫師抱怨,怕白做工,不敢多收病人。
今年健保總額支付最大變革,是「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醫界稱「醫
院個別總額制」,要求各醫院年度健保點數不可超過前一年,超過將打折,甚至不予給付
,也就是「斷頭」。醫院個別總額被視為管控健保支出的極端手段,反彈最大的台北區是
最晚實施區域,預計今年第二季上路。
台北區是全台醫學中心最多區域,台大醫院長吳明賢和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都公開表達擔
憂,身為最後一線醫院,根本不可能拒絕病人。不過,健保署長石崇良拍胸脯保證,已將
急重症、罕見疾病等排除於各醫院預算額度,不影響患者權益。
點值最高 南區經驗移植
果真如此嗎?南區(雲嘉南各縣市)最早開始實施醫院個別總額,健保點值也是六區最高
,這次全台實行個別醫院個別總額,也是源於南區的成功經驗。「南區各大醫院點值未遭
稀釋,表現優異」為「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全面上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經記者查訪,該制度在南區實施三年多,已產生質變。為了擔心醫療點數超過每季總額,
部分醫院祭出降薪手段,嚴格限制各醫師門診量、手術量,再者,全力鼓吹自費,例如麻
醉費用從原本三、四千元,增至一萬多元。
必須限號 醫師有苦難言
南區一家醫院主任級醫師表示,去年院內下令醫師限縮門診量,早上門診最好在十二點前
結束,如拖過十二點,診療費及績效獎金對半打折,「這規定根本懲罰患者人數較多的醫
師」,讓不少醫師自我限號,不願再開「加掛單」,不少老病患掛不進門診,頻頻敲門,
醫師有苦說不出。
至於手術部分,南區一家醫學中心去年為了不讓手術點數衝破當季總額上限,甚至一度規
定下午四點後手術室不收病人,引來外科系醫師諸多不滿,就有患者術後回診,因傷口縫
線破裂,外科醫師低聲央求手術部門幫忙,開啟手術室,但已過了開刀房營業時間,患者
必須改天再來。
就醫設限 四月全台實施
台北區某醫學中心副院長直言,南區僅兩家醫院中心,且患者幾乎都是附近縣市居民,醫
院容易調控點值數量,但台北區常收治來至外縣市患者,預料日後掛號難度變高,尤其每
季最後一個月,手術也是如此,想順利排上手術,就必須選在各季的第一個月,例如一、
四、七、十月,否則就得有延後的心理準備。
南部某醫院主任級醫師表示,以往南區醫院總額滿了,病患可能外溢中部、北部各家大型
醫院,等到今年四月起,全國均實施「醫院小總額」,各家醫院如死守自家每季總額上限
,屆時外溢效應不復存在,患者將逐漸感受到就醫障礙。
恐再關床 急診室塞更久
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說,許多醫療在國外都要等很久,健保上路卅年,台灣醫療隨到隨
看很便利性,個別醫院總額預算上路後,醫院為控制總額,開始限縮醫療服務量能,病房
可能愈關愈多,且醫師、護理師、醫檢師等希望工作、生活平衡,到時候就是「大家一起
來排隊」,急診塞車等病床時間只會更久。
前健保署長李伯璋持同樣看法,該制度全面實施後,除了急重症等救命刀,其他手術等刀
時間可能拉長。解決點值問題關鍵在門診、住院給付占比應為各占一半,應盡快修正手術
及住院等支付標準,讓醫護獲合理報酬。另檢驗檢查項目也需自付一定金額,以落實分級
醫療。
完整新聞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124388/8554575
備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