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吧,沒救。至少這一兩年是沒救的。
原因很簡單,高層短視,或者你要說高層想盡可能炒短線拿個冠也可
以,看你覺得哪種說法比較好。
邦迷--不要說邦迷,稍微有在看的中職球迷都知道--富邦隊上那
些「連星」,一個個都回不去了。高國輝、林益全、林哲瑄、蔣智賢
,當然還有曾經的胡金龍,早就已經過了當打之年,接下來只剩下球
員生涯的餘暉(當然每個人狀況略有不同,但大體上來說就是這麼回
事),打線上還能期待的,大概就張進德、申皓瑋、高國麟、范國宸
,人數比其他球隊少、火力沒人家大支,還不太穩定,有的還痛痛。
以下大概可以省略三千字,總之就是野手老化、深度不足、青黃不接
,怎麼看就是要重建的樣子。
問題來了,富邦的高層字典裡有重建這個詞嗎?
從2017年接手開始,以蔡少主為首的經營團隊就竭盡所能地,想要承
接前一年奪冠的班底,打造屬於富邦自己的冠軍。老實說這沒有錯,
但卻直接忽略或無視了2016年義大那一冠,有著太多當下時空背景所
交織出的因緣際會。那幾年最強的Lamigo傷病滿營、總冠軍賽G3兄弟
守備中邪、G4吳復連推中三日伍鐸、被點到信心全失的蔣智賢、G6恰
恰奉送超前分的失誤... 那年義大打出超水準沒錯,但有著太多自身
實力以外的因素,就算是再死忠的球迷,在G3五局上也很難對義大有
多少信心,那一冠得來甜美,但多少有些運氣成份。
富邦想要打造能奪冠的陣容、以奪冠為目標沒有錯,但高層可能把這
一切想得太單純了點。這幾年下來我們看到的是:請高檔洋將、找常
勝教頭、簽下離隊的即戰力、選旅外高薪海歸。這很符合我們對於大
企業富爸爸的美好想像;打不贏我就花更多錢,砸也砸到你贏。
願意花錢沒有錯,但花錢不一定能夠買到勝利。接下來的是邦迷自己
也很清楚的歷史了:球探系統呢?洋將管理呢?二軍制度呢?甚至從
17年開始就喊的春訓基地,現在2022了還是每年去找現有球場,雖然
很不願意承認,但高層顯然是更願意把錢花在看得到的地方,找幾個
赫赫有名可以上版面的名字,郭泰源陳金鋒王建民郭泓志到洪一中,
哪個不是發布的時候讓球迷一陣高潮。二軍這種連轉播都沒幾個人看
的,休季的時候嘴巴喊一下就好。
於是從2017年到現在,我們還是只能把申皓瑋當寶,五六屆選秀下來
扣掉海歸,真正能夠稱之為戰力的屈指可數,李宗賢、王正棠、戴培
峰新秀賽季背負多少期待,幾年過去了又剩下多少,可悲的是這還算
是比較好的;離隊的、萬年二軍的、傷痛無法上場的,不計其數。
到底是不會選還是不會養已經是多年爭辯的問題,究竟球探在選秀時
有多少實權也在沈鈺傑時代結束後成為不解之謎,但至少我們確定一
件事,就是教練團本身並沒有多少時間。
葉君璋身為衛冕冠軍教練當然是來贏球的,陳連宏承接了過度時期,
拿到全年第一依然去職,足見高層對球隊有更高期待,接手的洪一中
更不用說,要挑戰千勝的教頭難道來幫你練新人嗎?
就在這樣的Win NOW 思維,造就了每年都有強力引援,球迷也很習慣
季前總是將富邦視為冠軍熱門,球隊本身也將爭冠視為唯一目標,在
戰績作為唯一衡量標準的情況下,能給新人多少時間?能有多少容錯
空間?最保險最能符合球隊大方向的前提就是即戰力上好上滿,再加
上本來就績效不彰的農場和球探系統,長久下來造成青黃不接根本是
必然的結果。
然後時間回到現在2022,基本戰力不如人已成事實,但難道有人覺得
現在高層就會乖乖重建?先不管高層怎麼想,在學校待了幾十年回到
職棒的林華韋是來重建的?之前在總冠軍賽被逆轉好不容易又有總教
練機會的丘昌榮是來重建的?重建這個詞聽起來還算中性,但如果重
用年輕人、全面啟動世代交替的結果是全年墊底打輸味全龍,換成你
是富邦高層、是林華韋丘昌榮,你敢拿自己的飯碗跟聲譽去換不知道
哪年才會看到成果的重建過程?
Win Now 不僅是畫大餅的口號,也是從高層到教練團唯一想走的路。
所以繼續用老將、繼續想辦法能拿一勝是一勝,一點都不意外,反正
在中職賽制下,一不小心就有爭冠機會、不小心就有季後賽或者至少
打得很像是有季後賽機會,給球迷一個好像有點起色、有點新氣象的
樣子,至少可以自欺欺人「我們只差一點」、「明年會更好」,但實
況你知我知,在連星只會越來越老,後繼無人的情況下,富邦悍將的
爭冠大門早就關上了,現在跟其他老三隊的差距已經不是用錢可以處
理的,看看隊中30歲以下的中青生代球員名單,看看本隊的養成、戰
術素養、球隊文化,哪個是不需要時間只要砸錢就能改善的?
回到標題,教練團可以幹嘛?看看拿到全年第一依舊被請走的陳連宏
,看看三年約走不完的洪一中,高層思維不改,教練團可以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