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以來覺得薪水小偷是日本的名詞
「當一個球員獲得頗高的薪水,但結果表現遠不如預期,或因為受傷等因素無法出賽的
時候,就會被稱作薪水小偷,是一個用來酸球員的用語。(該用語有可能來自日本的「
年俸泥棒」(直譯即年薪小偸)一詞)」
鄉民百科
幹,但其實我不太喜歡這個名詞
重點是台灣人似乎常常是對當了「薪水小偷」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拙越感、幸福感
大家比較愛拿來炫耀的這件事.....
大概跟愛貪小便宜的民族性有關吧
日本人雖然是這名詞的起源地
可是我覺得他們應該是負面的引用這詞彙
不過,與其在企業的角度來拿「薪水小偷」的話來責難摸魚白領了的薪資員工,
我覺得資本家們幹走的薪水範圍更大、效率更迅速且合理,
我想員工創造的價值,該拿的卻很大一部分被企業拿走了。原來該拿4萬的薪水,卻被壓
縮到3萬多,然後員工只能靠偷懶減少工作量偶爾當當薪水小偷來扯平一點。
整件事,不僅可惡 也很可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