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市場我為什麼認為重要
因為那是我們收稅的主要來源之一
我今天開一家店(民生需求類)
不管要不要爆發票都需要向政府繳稅
(先不論繳甚麼稅或是繳給中央或是地方)
就是向自己的政府繳稅
而這些稅收就是拿來建設我們國家的
有了這些建設我們才有額外的加分條件
例如捷運
大部分有捷運站的地方都會開始繁榮
那是因為流動量開始變大
人口不再固定停滯
(不然為什麼捷運等公共建設往往是地區房價指標?)
再舉個例子
以天龍國撿屍區來講
以前那附近哪有甚麼大名店
全都是靠網路炒作出來
一個人一個月大老遠地去吃一次就偷笑了
平心而論還是靠附近住戶去撐
捷運通了之後
我住新莊
今天我心情好想吃DOZO
我就搭個捷運一陸奔到國父紀念堂站
吃完坐捷運回家過程還可以喝杯啤酒
如果是捷運開通前呢?
很抱歉
我就近找附近的吃吃喝喝就算了
改天有時間再跟會開車又不喝酒的朋友去就好了
那這個捷運怎麼來?
靠國家稅收的財政
國家的稅收財政怎麼維持
主要靠納稅義務
納稅義務怎麼分?
個人就是個人所得稅
營利事業就是相關的稅(當然中央地方分開算拉)
那要怎麼繳稅?
個人稅收當然就是要有賺錢→錢當然是慣老闆給阿
公司行號稅收怎麼給→有賺錢就給阿沒賺錢就倒(理論上是這樣啦,逃稅的先不討論)
那這些靠不靠內需?
這些就是內需再養的!!
現在問題不是內需不是主軸
而是內需這塊主軸已經被房產給吃掉大半了
我爹最近一年投資了三間房子
這三間房子如果可以拿來給我多買一台那隻截或是寶馬不知道多好
這三間房子的錢如果可以讓我拿來多投資幾個營利事業有多好?
但是他不要
因為他覺得這樣賺錢最快
所以錢都在哪裡
都在房子上面!!
內需要好就必須要在這些產業裡面調整出現在流行講的"黃金比例"
因為內需的目的不是要賺很多錢給國民花
是要讓國民有所得
金錢有所流通
新加坡就是這個例子
他不要人民把資金過分投資在房產上面
他鼓勵消費
所以蓋了國民住宅讓老有所終幼有所長
韓國會強大也是這樣
她靠著國內需求的維持
把現金留在國內
利用平抑房價的原理把國家的錢轉投資到可以流通的事業上
反觀台灣
過去因為過度仰賴出口
所以出口一衰退一堆人就要哭哭了
因為錢都卡死
就像玩大富翁一樣
你股票買一堆房子買一堆
但是當你踩到孫小美或是錢夫人的5級房產時
就是注定要倒閉
沒人管你資產到底價值多少了
所以認定內需不重要的真的有點需要多努力
尤其面對現在外銷出口略減
內需更要維持住
至於有人說希臘就是靠內需
別笑話了
希臘會倒是因為他有號稱18%的勞退機制適用全體國民
希臘人賺錢不比台灣人少
只是他們很懶不愛賺而已
出口是需要一定的量
可是內需是我們自己可以刺激控制的
至於南北差距
我不得不說這真的不是北部人害的
沒人像綁黑奴一樣把南部人綁來台北工作
也沒人強迫一定要買台北的房子
甚至我不得不說台北為什麼房價會貴桑桑
"有市場就會有價值"
今天一堆人搶買房
像我爹這種投資客當然很爽阿
如果大家都搬去中南部
台北房價還會漲這麼誇張嗎?
至於為什麼中南部人來台北會天龍化..
我只能說由儉入奢易 由奢入儉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