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2~193)
對於台獨運動者而言,無論是深綠的基本教義派,或淺綠的一般支持者,
最後都無可避免被合法改革的選舉制度收編。這當然是非常奇特的歷史現
象。放眼全世界的建國運動,在到達終極目標之前,都必須付出慘重代價
。台灣的建國運動者,並沒有採取革命的、暴力的手段,反而是創造了極
為溫和的、漸進改良的選舉文化。
......。正是在這樣迂迴曲折的歷史過程下,轉型正義被提出時,就不可
能是勝選者即代表正義。歷史事實證明,勝者即正義(victory as justice)
的思考邏輯並不適用於台灣。為什麼?這裡可以從兩個事實來理解。一是
轉型正義的工作在威權體制時期就已著手進行,一是政黨輪替成功的綠色
執政,其權力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舊有威權體制的支撐。
(p.193)
戒嚴時期的終止,誠然是在國民黨執政下正式完成的。解嚴的工作,是執
政者迫於形勢不得不採取的行動。但是,台灣社會之宣告開放,決不可能
全然歸功於民進黨的成立。整個中產階級的成熟與崛起,使改革願望構成
強烈的政治壓力,民進黨只是這股願望的一個強化與延伸。
(p.194~195)
綠色執政在達到目標,還有太多嘲弄的歷史事實持續發生。......當民進
黨以改革者自居時,已經徹底忘記國民黨曾經從事過的政治改革。......
如果有所謂本土化或是政治改革的歷史轉型,則無需等到政黨輪替之後才
開始實踐,從七零年代蔣經國「往下扎根,往上結果」的政策,到八零年
代李登輝執政十二年期間,整個轉型的格局就已初步建立。李登輝從事改
革開放的權力來自何處?嘲弄的歷史給予的答案是,他的權力完全建在被
民進黨妖魔化的威權體制之上。
(p.196)
如果現在的執政者,曾經在民主運動過程中與威權體制有過共謀關係,那
麼,在議論轉型正義時就有必要給予確切的內容與定義。更恰當的說,綠
色執政本來就不是以革命起家,它本身絕對不是革命政權。稍早所提的歷
史事實倘然可以接受,則民進檔在討論轉型正義時,就不能把自己塑造成
革命者的角色。既然沒有透過革命的手段,而是依賴選票的民主程序獲得
執政,民進黨對於歷史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就必須概括承受。和平改革的路
線,是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彼此取得共識後而抉擇的。
(p.197)
然而,今天的民進黨在看待歷史時,往往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做偏頗的詮
釋。對民進黨來說,凡是改革都屬於綠色執政,凡是反動都屬於藍色時期
。這種歷史態度,不僅沒有帶來更多和平,反而為台灣社會創造更多分裂。
......
民主運動並不濫觴於黨外運動。五零年代以降,就有無數的地方領袖與鄉
紳以無黨無派的身分投入選舉運動,......。然而,其中除了少數幾位被
視為歷史明興之外,其他先驅早已被民進黨劃入遺忘的行列,建立在這樣
的歷史失憶症之上,民進黨刻意罷自己形塑成為民主運動僅有的奉獻者。
(p.201)
國民黨留下來的許多舊制度,如果民進黨的公職人員也繼續享用,例如國
務機要與特別費,就不能一味指責威權時代的不正義。民進黨沒有對過去
的陋規進行改革,其實已經對正義構成強烈的諷刺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