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14000523-260109 中時電子報
社論-蔡英文的空與國民黨的虛
民進黨兩岸路線的轉型已經面臨關鍵性的抉擇,就在這個時候,蔡英文說話了。她說,民
進黨有傳統的兩岸立場與價值思考,但也要納進政治現實,從台灣角度看兩岸問題,並須
持續與中國對話、互動。這是典型的蔡氏風格,什麼好聽的詞都說了,包括價值、現實、
對話等等,但是就是沒有實質內容,不願表露立場。
蔡英文還說,民進黨如果要辦中國政策辯論,要經完整且精密規畫,否則可能消失很多處
理事情的空間,又說兩岸政策很敏感,有些事適合辯論、有些事不適合。顯然,她對民進
黨辯論兩岸路線是持保留態度。蔡英文忘了,當年許信良推動大辯論,並沒有讓民進黨的
空間消失,反而普獲好評,她也根本不說清楚,哪些議題適合辯論,她自己在這些敏感問
題上又是什麼立場。
蔡英文的保守、曖昧態度,只有一個真正的理由,就是她迴避表態,她想沾上彈性、務實
的美名,又不能失掉獨派支持,所以始終說空話,並且在實際的、關鍵性的問題上,扮演
牽制民進黨轉型前進的角色。
但是,蔡英文還是要把自己裝扮成民進黨轉型的舵手,所以她一方面迴避兩岸問題,實際
上堅持獨派立場,一方面向公民運動招手、示好,希望從中累積資本。蔡英文聲稱民進黨
必須轉型,黨「與公民社會的關係必須做出抉擇」,不能再「把街頭讓給了公民團體」,
民進黨自己「變成眾多觀眾之一」。蔡英文還「號召組織一個改變台灣的進步聯盟」,努
力想把自己打扮成公民運動的政治代理人。
回顧蔡英文的家世背景與從政道路,原本和中下階層、民主運動、社會運動可以說毫無淵
源,她在擔任內閣官員時,所主導或關注的政策議題,和人權、社會正義也少有關連。翻
開過去的紀錄,我們會發現,她在核四、國光石化等眾多議題上,立場巨變,昨是今非。
但是,在野之後的蔡英文,開始從口中吐出人權、社會正義、公民運動等辭彙,更透過成
立基金會與網路論壇等方式,廣納人才,伸長觸角,呼應公民運動熱潮,試圖打造身上的
光環。但,這究竟是利用公民運動,還是誠意支持?這是蔡英文的脫胎換骨,還是塗脂抹
粉?答案其實是很清楚的。
然而,不可否認的,蔡英文的「轉型」還是引來不少掌聲,原因不在於蔡英文真的和中下
階層、弱勢群體打成一片,或者是提出了什麼清楚具體的主張,而是執政的國民黨自己竟
然放棄一大塊政治空間,徒然讓民進黨從中取利。
當今政府無感的政策與人事布局,不斷製造民怨,已經成為公民運動主要的抗爭對象。國
民黨和財閥權貴更為親近、離庶民百姓更為遙遠的刻板印象,也始終沒有根本扭轉。國民
黨人的政治語言普遍貧乏,難以爭取選民熱情支持。凡此種種,皆凸顯國民黨和新時代、
新世代的新議題已經嚴重脫節。
在兩岸議題上穩健前進的國民黨,原本就比民進黨更獲得民眾信賴。而作為掌握政權的力
量,國民黨只要善於運用政策與資源,完全可以擴大社會連結,讓該黨能永居不敗之地。
但這需要幾個環環相扣的條件。首先,是在人事布局上,能進用有新思維、新視野的適當
人才,讓政策本身就能更全面,更能平衡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義。其次,是要善於和各類公
民團體對話,要嘛是能呼應公民團體所倡議的價值與議題,要嘛是能在具體的政策上採納
公民團體的建言,具體的加以實踐,絕非「船過水無痕」,淪為形式主義。第三,國民黨
本身在組織結構上應該要更有彈性,吸納不同社會領域的優質人才,在政治光譜與價值理
念上則應該更為廣泛,讓從「中間偏右」到「中間偏左」的力量都能在黨內取得一席之地
,藉以增進黨的活力,擴大黨的社會基礎。
可惜的是,5年多下來,國民黨領導層始終缺乏這樣的思考與布局,「改革」口號喊得響
徹雲霄,實際上卻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層次上。國民黨確實拔擢了不少青年才俊,但未必能
讓他們的創意與理念得到揮灑空間,國民黨在不分區名單上安排了多位社會團體和學界的
代表,但在立法院表現卻乏善可陳,起不了引領議題風潮、擴大支持群眾,重建政黨形象
的作用。
蔡英文的轉型努力即使看起來仍空,但可以提醒國民黨:在剩下的兩年多時間,馬英九作
為總統,要集中精力搞好為全民拚經濟、拚民生的工作,作為主席,更要竭盡心力推動重
建國民黨社會基礎的工作,兩者同時並進,國民黨才能重現生機,而民進黨或蔡英文的假
轉型,也就起不了什麼騙選票的作用。
寫得不錯 蔡英文都選過總統了 有人知道她的兩岸政策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