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說因為歧視打群架 就想去找找到底怎麼回事
結果查到這兩篇
http://blog.udn.com/ROCgood/11421563
節錄
中華兒女學會理事長王炳忠表示,他看過《KANO》的預告片,其中大肆宣傳漢人、番人和
日本人組成的隊伍,是三民族共榮的「黃金組合」,但事實上日本人本來就不屑台人念的
嘉義農林學校(嘉農),是後來西來庵事件(又稱口焦吧哖事件)、霧社事件日本人血腥
屠殺台灣人後,開始改推「內地延長政策」,才讓日本人和台灣人一起就學並組織球隊,
但後來日本人又開始歧視台灣人,台生比例逐年下降,最後嘉農幾乎變成只有日本人的球
隊,由此可知,《KANO》所敘述的黃金組合,只是日本殖民政策的「樣板」。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225000464-260109
時論-還原嘉農棒球隊
中國時報 林明正 2014年02月25日 04:10
電影KANO近來在媒體上各種宣傳不斷,預告片中不斷強調漢人、番人、日人組成的隊伍是
求之不得的黃金組合。不過這「三民族的最佳組合」,是為了打好棒球才特地組成的嗎?
日據時代的台灣人若非家裡有點經濟基礎,能唸到高等學校以上的並不多,公學校能畢業
就很不錯了,哪敢奢望再往上念。加上棒球屬上流社會貴族運動,球衣、球具…等所費不
貲,貧苦的多數台灣民眾根本玩不起。謝仕淵先生的論文〈帝國的體育運動與殖民地的現
代性:日治時期台灣棒球運動的研究〉口述訪談中記載,許多台灣人對棒球的認知,是棒
球「很硬,會打死人」,棒球當時被歸為日本人的運動。
這個現象直到1922年才發生改變,當時日本因受到台灣的「西來庵事件」及朝鮮的「三一
事件」影響,檢討過去對待殖民地的政策,提出用「內地延長主義」來經營殖民地的概念
,除鼓勵內(地)台(灣)學生共學,並希望藉由運動「在不知不覺中將日本人的精神灌
入」。在這樣的思維下,創校之初原本只招收台籍學生的嘉義農林學校(簡稱嘉農)也開
始招收日籍學生,這才有了後續的「三民族」棒球隊出現。
嘉農成名前,日本殖民政府從未強調「三民族」的組合有何優越處,但在嘉農棒球隊獲得
甲子園亞軍前一年發生了「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使得日本國內對台灣殖民政府的理番政策大感質疑,正好這時嘉農棒球隊颳
起旋風,讓日本政府可藉由宣傳「三民族黃金組合」,平息理番失敗的質疑聲浪。因此才
有「天下嘉農」、「漢番日三民族組合」此類內台同化的宣傳口號出現。
隨著嘉農棒球隊的成功,開始有較多日本人報考嘉農,台日學生的矛盾與衝突開始產生,
隊長的選拔也不依據能力,日籍學生獲得師長較多偏愛。因此,早已名聲遠播的台籍隊員
吳波無法擔任隊長,反倒由日籍的兒玉玄出任該職。在此種不平等風氣影響下,日籍學生
更加囂張跋扈,最終發生隊長兒玉玄遭台籍學生毆打事件。此時的嘉農棒球隊,隊中台籍
學生的比例已經下降不少,幾乎快要變成日本人的球隊了。
嘉農棒球隊打響了名號,確實開啟了台灣棒球的濫觴,但電影經紀商刻意以「三民族黃金
組合」大肆宣傳,掩蓋日本殖民欺壓台灣民眾的本質,美化棒球隊之外日人對台人的歧視
。我們要瞭解真實的KANO,要瞭解當時實際的社會情況,而非幻化成電影的「內台同化的
宣傳口號」。
(作者為抗獨史陣線發起人)
ps:
有些人說 導演是馬志祥 魏德聖只是監製 干魏導屁事
可以參考下面的文章
http://okapi.books.com.tw/index.php/p3/p3_detail/sn/2756?loc=008_007
節錄
直到後來魏德聖寄了劇本給他,他都還不知道魏導準備將這部電影交給他導;當他後來知
道這部片將成為他首部電影導演作品,「第一個感想是非常興奮,我手心都冒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