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上映的這段時間掀起一番熱潮 也一如預期大賣到破億票房
有關KANO的相關討論、支持、批評的聲音也一一浮現
當然 一部作品不可能完全都是正面的讚揚聲音 KANO也不例外
而對於KANO支持者而言 "反制反KANO"也是一種發聲的樣態
不過 不管是反KANO 還是反反KANO
我覺得都有一點..怎說 好像跨過某種我不達能接受的界線的樣子
所以我想說「創作自由」跟「言論自由」兩個題目分別來講
先講 創作自由
到目前為止 有些"反KANO"對這部的質疑大概有不少 我都覺得得到了能說服我的說法
1.KANO全片日語太多
當年就是日據時代 KANO隊有日本人、漢人、原住民
不同種族之間語言最大公約數就是日語
就如同現在的外省人、閩南+客家人、原住民
語言最大公約數就是國語 是一樣意思
另外經過KANO劇組考證
當年日本國勢調查 台灣台南州(現在雲林、嘉義、台南)日語認識率已達48.6%
能考進嘉農 一定有某種程度的日語能力
在日本殖民教育之下 "學校"自然是殖民語言教育大本營
嘉農就是個學校單位 以學校球隊為主體的電影 出現大量殖民者語言非常正常
另外有人講到「為什麼不國語配音」…
…我都知道當時是講日語教育的日據時代了 那時沒幾個台灣人會說北京話
還硬要配國語不會很假嗎?
真要講配音 當初《賽德克巴萊》也是賽得克語滿場飛 全台幾人聽得懂賽德克話?
怎麼那時我就沒聽說有人抗議賽得克語聽不懂 應該用國語配音
所以這不也說明了魏導製片在電影語言選用上就是
「當時時空該講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
沒有刻意媚日 沒有雙重標準
2.KANO球員超齡 2X歲球員打高中生不公平 宛如紅葉造假翻版
當年甲子園並未限制參賽年齡 只有以"中學學制"來定參賽資格
2X歲學生打甲子園當時也有若干日本本土球隊如此
而殖民地學生到2X歲才唸中學更是普遍
甲子園直到1942年才開始設定參賽年齡必須19歲以下
所以1931年的嘉農這方面完全合法
3.美化八田與一&日本人
我同意這部有美化八田與一跟他的建設 但是說"美化日本"我不怎麼同意
我這樣說好了 KANO到日本打甲子園 他們的對手也幾乎都日本人
一般電影觀眾看這類運動類電影 會同情主角方人之常情
既然觀眾都支持KANO這批主角方球隊了
他們對於身為對手的日本球隊、日本人會支持嗎? 肯定不會吧
不但不會 還會覺得那些身為KANO對手的日本球隊是打擊KANO的大魔王、大反派吧
(日本人)
這部都已經讓一堆日本人、日本隊當反派打擊KANO了 這樣怎麼美化日本?
至於有些意見認為…加入八田與一有點突兀
我想一個時代本來就有多種面相 可能KANO選了棒球這個面相
稍微帶一點點八田與一
(因為是農林學校、所以KANO也算是農人組起來的球隊
八田水利建設也對農人有影響 所以電影讓兩者交會 還算扯得上一點)
至於有些意見認為…當時日本人怎麼徵收農作 對台灣人不公平這種的 怎麼沒加進去…
如果要拍台灣人跟日本人怎麼樣的衝突面相 這種梗賽德克巴萊就用過了
日本人怎樣對賽德克傳統不尊重 怎樣想同化賽德克人 對賽德克人待遇不公
或是霧社起事後 日本人用毒氣彈殘殺賽德克人 這些在《賽德克》我也都看到了
要一個導演團隊連兩部作品都玩"日本人、台灣人的衝突梗" 這不會膩嗎?
(魏導+馬導)
阿如果要說「八田與一明明沒那麼好,幹麼這麼美化他」
要計較KANO美化八田之前,我建議不如先去計較位在烏山頭水庫
由馬總統親自題字主持開幕的八田紀念園區
人家八田都有紀念園區 馬總統也都已親臨背書了
有句話說「上行下效」 魏導、馬導這票電影人也不過是一群死老百姓
總統都帶頭美化八田了 還能怪底下老百姓的作品去美化他嗎?
話又說回來 這部主體講的終究是"棒球電影"
如果你覺得KANO插進八田與一已經有點突兀
那再多插個日本人橫徵暴斂、苛政害民難道就不會扯更遠?
這部電影已經片長三個多小時了 再加下去大概演不完吧…
要一部棒球電影「完整呈現」日本殖民統治全貌 這任務也太艱難了吧
你乾脆去怪魏導、馬導為什麼要選擇拍KANO 而不去拍日殖完整紀錄片算了…
或者乾脆可以找國內哪個大導來個撥亂反正 拍"日殖完整紀錄片"更快
魏導、馬導不作的 就給其他更愛國、反媚日的大導、電影團隊來作!
4.KANO不是台灣球隊而是"半支日本隊" 所以不是台灣隊不值得支持
就我最近到嘉義舊公賣局去看KANO展覽所知
KANO全隊有14位球員 3位漢人 4位原住民 7位日本人
如果光看球員總數 這隻球隊就有50%球員是日本人 的確像"半支日本隊"
但是 一隻球隊還會分先發跟替補
1931年這支KANO隊 先發九棒實際上就有六棒是台灣人
一棒 羅保農
二棒 蘇正生
三棒 陳耕元
四棒 吳明捷(一號投手)
五棒 藍德和(捕手)
六棒 拓松山
候補投手 劉蒼麟
7個台灣人雖然只佔整隊球員一半 但是他們的球隊定位幾乎都是球隊最重要的
王牌投手&第4棒是漢人 5棒&捕手是原住民
上壘率、打擊率被教練期待較高也多為漢人、原住民.........
......好吧 整季甲子園都沒上場的劉蒼麟是最哀怨的 這我沒話說
總之 台灣人就算只佔這隊一半 那也大多是"戰力比較重要"的那一半
當然會排成這樣也是戰力考量 但至少這也是實力至上原則 沒有種族影響的安排
再說 很多人也聽過有個網球海峽女雙吧 還拿過溫布頓冠軍
(謝淑薇/彭帥)
我們講謝淑薇、海峽女雙網球成就的時候
會小家子氣的計較「海峽女雙有一半不是台灣人,
所以她們的溫網冠軍不是台灣網球成就」嗎?
別人我不知道,至少我是不會這樣算啦…
真要比運動特性 KANO隊台灣人份量可能都比謝淑薇在海峽女雙更重一些
如果海峽女雙的謝淑薇可以屬於台灣人的運動成就 KANO怎麼不行?
就以上這些理由 我不認為這片是有媚日的傾向
我也認為KANO是台灣棒球史上值得紀念的一頁
當然你如果要說怎麼題材沒有選得更抗日 或是怎麼沒有更加呈現日本殖民統治真貌
我只能說「哇勒,KANO明明就不是那種題材,是還要他們加什麼東東啦…」
人家拍電影也有選擇題材、劇情的"創作自由"
如果大家看不爽 自然會用票房抵制他 讓他賠錢 讓他下次不敢試這題材
說到底 如果要怪人家怎麼選用這題材 不如去怪1931年的KANO前輩吧
沒事打這麼神勇 去幹個甲子園亞軍作三小
講現實一點 如果當年KANO打甲子園隨便比個一兩場就輸掉打包
我看今天也不會有KANO這部電影了
所以追根究底 你乾脆就去怪1931那批KANO隊
讓這票電影人有發揮日據時代棒球光明面的機會吧 真是夠了
而且我也不覺得一般觀眾會去計較啥媚不媚日的問題
絕大部分人大概都只想好好看部電影 被電影逗笑、被電影感動
什麼媚日那都離一般觀眾太遙遠
就算這部真的媚日好了
難道會有任何一個台灣影迷會在看完一部電影之後 就瞬間認為自己變成日本人嗎?
日本過去幾十年透過日台兩國各大傳播媒體
對台灣無數方式的文化侵略(日劇、日綜、ACG、日本生活新聞..等)都辦不到的事
要一部KANO去辦到 也未免太抬舉它了吧
最後我要送給質疑KANO媚日的聲音一句話 「幹你媽的,是夠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