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我覺得 反KANO跟挺KANO這兩頭 都出現了一些言行比較極端的份子
不過整體來說 KANO如果要我批評的話 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地方可以講
(以下電影略雷)
1.特效還是老問題 跟賽德克比略有進步 不過還是沒到完美
至少我覺得 台灣預賽、甲子園觀眾場面還是"感覺得出"特效有點假
特效還是本劇最大缺點 雖然有進步但還不夠好 還可以再加油。
2.嘉義火車站的取景不夠真實
老實說 以我嘉義人看"嘉義火車站"的場景
我第一個意見是「嘉義火車站後面有山嗎?」
車站月台後面都是綠蔭 我還可以理解成"當年嘉義後站還沒被開發"
可是火車站背後有山勢起伏就比較…
至少我覺得這車站場景跟現實的嘉義站不那麼相符啦
3.電影前段跟吳明捷一起騎腳踏車的那個女的 (後來嫁人變成醫生娘的那女的…)
雖然我覺得電影想把這女的塑造成吳明捷青春時代的純純愛戀啥的…
可是她宣佈嫁人死會也太早了吧… (這時間點大約電影還演不到三分之一)
害我接下來覺得這女孩的戲份變得有點尷尬
好像她的戲份跟吳明捷變得沒啥直接關係 但是KANO出征的時候又很關心他
(例如她生小孩的時候 還是不忘去聽球賽轉播…)
不過在近藤兵太郎教練拿出蠟燭 教大家學老鷹一二三攻擊的時候
畫面正好配上"女孩嫁人 吳明捷幫婚禮舉鞭炮"這段 有點格外心酸…
4.近藤兵太郎狂風大雨醉酒 最後人醉倒在水溝 到白天才醒來這橋段
我一直很想吐槽「這種情況下還這樣醉倒,萬一被淹死了KANO以後也不用打了吧…」
怎麼其他例如濱田先生沒人注意他 這樣很危險吧…
要講危險 KANO隊員趕著去看完工的嘉南大圳 而與在船上的八田與一隔水相會這段
其中一個球員跌到水圳這個舉動 也是有可能死人的 好孩子請不要學…
5.吳明捷手指破皮 教練還是讓他繼續主投這橋段
現場廣播的主播、球評 還是第一時間在轉播中表達了對這調度有點「不大認同」
…可能電影劇組 還是用了另一種方式 表達對當年冠軍站投手調度的的一點意見吧…
有些事情 可以學習其精神 但是不能學其行為
例如屈原投汨羅江 鄭南榕自焚 …以及吳明捷手指破皮堅持主投…
其他我想講的…
有關這部的使用語言 基本上都還是"該講什麼就講什麼"
至少裡頭種田的歐里桑、球員的阿嬤、電影院的主持人…這類"不屬於學生"的鄉民
也沒有講日語 都是講閩南語
吳明捷一開始到女孩她家書店打招呼 有短暫講幾句客家話(史實吳明捷是客家人)
跟女孩在店裡對話 則改講閩南語
(除了「收音機」單詞是日語以外)
後來幾次跟女孩一起騎腳踏車一起聊天 幾乎都是用閩南語
(除了「甲子園」單詞日語以外)
蘇正生的阿嬤跟神明求神問掛 問掛求聖杯全程閩南語
(這段還滿好笑的 接下來還要看KANO的可以注意一下)
球員之間對話絕大部分是日語
但是台灣預賽之前 吳明捷晚上偷偷起來練球
劉蒼麟跟他招呼「這麼晚練球,眼睛不會青瞑喔!」
以及接著吳、劉兩人幾句交談都是閩南語
(史實劉蒼麟是閩南人)
當然我同意這部絕大部分語言使用日語
但我認為那是因為這部的「日本教練、台籍+日籍學生球員」戲份太重的緣故
另外也有一種意見講到這部媚日、美化日本
至少我同意這部美化八田與一 (可能也有點美化近藤兵太郎)
但除了「八田、近藤」以外的日本人我看也沒美化多少
例如 在嘉農跟嘉中學生一起躲雨時 嘉中的日本學生會嘲笑、奚落嘉農生
又例 近藤教練在酒宴上爭取贊助時
那位有錢的日本大人物 會看不起嘉農的"漢人、原住民球員"的能力
酸這隊是雞尾酒球隊 要他們打身體健康就好....
然後 當KANO在甲子園打贏第一場勝仗
訪問的日本記者還會用帶有惡意、歧視的口吻 質問漢人、原住民能不能溝通…
我覺得這些橋段
還是帶出了當時若干日本人對於台灣球員、球隊的能力、形象會有偏見或歧視
所以就是說…日本人還是會有歧視、看不起台灣人的心態啊 KANO也是有演出來嘛…
另外 札幌的王牌投手 (1944年 電影開頭那個想去嘉義看看的日本兵)
當時看起來好像被嘉農吳明捷的球路嚇到 還跟教練說「我投不出那種球」
還有他比賽之後 被蘇正生敲超遠三壘打 還有被KANO逆轉打爆崩潰下場的樣子…
更絕的還有冠軍戰之後 全場氣勢開始轉向支持、同情嘉農
比賽結束以後全場大喊「天下KANO」的動人場景
…再把這些算下去 我理解到的就是
「其實日本人也是會被台灣人、台灣球隊折服的嘛」
「台灣能讓原本看不起台灣的日本人轉為讚服、刮目相看」
我覺得我看完電影以後 當下理解到的感覺是這樣才對吧
至於什麼媚日的… 我想我看完電影以後
還會想去媚「之前看不起台灣、之後被台灣折服」的對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