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是民生之根本
讓民眾有合理價位的房子能住
其實應該是政府很重要的一個施政目標
特別是華人"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影響
對於土地跟房子持有
有異常熱衷跟執著
主計處做過調查
台灣地區居民按收入五等分
收入最後面20%家庭
房屋自有率都有將近80%(78%左右)
而前20%家庭大約是82~83%
如果放眼世界來說~
台灣家庭房屋自有率之高
其實是居於世界前矛
扭轉傳統觀念有一些難度
畢竟不是天天都能破四舊
那麼只好順應這種民情
回頭來講 現在我們住房問題
也反應我們人口流動
為什麼說到炒房打房 最常被拿來講得是台北市?
看看這幾年資料就知道
台北市是五都改制升格以來
人口增加最多的地方(261萬->269萬)
這說明什麼?
大家都想住進台北市
所以台北市的住是有市場需要 因為人口繼續增加
有需 供方自然就拿翹
而且新蓋起來房子 不論建材 設計 安全
都比老舊房子有提升 本身造價成本就上來
然後台北市便利的生活機能又推高喊價空間
其他房價在上來地方
大約
新北市 桃園縣 新竹縣(尤其竹北) 新竹市 北苗栗(竹南 頭份)
台中市 北高雄(楠梓 左營 鼓山 仁武 )+鳳山
台南我比較不清楚
不過台南人口增加主要在安南跟永康 仁德
就台灣現在人口正成長區
人口外流地方 房價也高不到哪去
也沒有多少建商有興趣炒作投資
房價問題 背後突出的是城鄉差距跟區域發展失衡
大家都想往特地地方去
自然造成很多問題
其實我比較欣賞 德國的城市概念
德國沒有特大或首要型城市
(最大城柏林 人口也不多350萬左右)
其他超過百萬人口城市 只有慕尼黑跟漢堡
但德國有大量中型城市
(法蘭克福 多特蒙德 杜塞爾多夫 明斯特 科隆 波恩 不來梅 基爾 施未林)
(威瑪 波茨坦 來比錫 德勒斯登 維爾茨堡 紐倫堡 斯徒加特 巴登-巴登...)
(待收復? 斯特拉斯堡 什切青 但澤 柯尼斯堡 布雷斯勞)
城市規模太大或人口太多
首先就會有住/房屋問題
還有交通 衛生 環境 安全 能源等各方面問題
進一步有資源分配跟區域發展平衡問題
如果北台灣人口不是如此密集 產業集中
北海岸何必要概這麼多核電廠??
政府真正拉長遠來講
要做的減少區域失衡
創造更多拉力在其他區域
當人口不是一直往特定區域集中時候
很多問題自然就會減緩
2010年以來五都人口大略變化
台北市 260.8萬->269.0萬 +8.2萬
新北市 389.2萬->395.5萬 +6.3萬
台中市 264.5萬->270.5萬 +6.0萬
台南市 187.3萬->188.3萬 +1.0萬
高雄市 277.3萬->277.9萬 +0.6萬
人口是越往南增加越少
如果人口增加多寡可以被視為地方首長成績
那郝龍斌完勝 陳菊哭哭
連台南人口增加都贏高雄 賴神還是不一樣XD
2009年底以來 一般縣市人口大略變化
增加
桃園縣 197.5萬->204.6萬 +7.1萬
新竹縣 50.9萬-> 53.2萬 +2.3萬
新竹市 41.0萬-> 42.9萬 +1.9萬
苗栗縣 56.1萬-> 56.6萬 +0.5萬
澎湖縣 9.6萬-> 10.1萬 +0.5萬
金門縣 9.3萬-> 12.2萬 +2.9萬
連江縣 1.0萬-> 1.2萬 +0.2萬
減少
南投縣 53.1萬-> 51.6萬 -1.5萬
彰化縣 131.2萬->129.5萬 -1.7萬
雲林縣 72.3萬-> 70.7萬 -1.6萬 (麥寮 斗六人口增加)
嘉義縣 54.7萬-> 52.7萬 -2.0萬
屏東縣 88.3萬-> 85.1萬 -3.2萬
宜蘭縣 46.1萬-> 45.8萬 -0.3萬 (算是人口平穩)
花蓮縣 34.1萬-> 33.4萬 -0.7萬
台東縣 23.2萬-> 22.5萬 -0.7萬
基隆市 38.8萬-> 37.4萬 -1.4萬
嘉義市 27.4萬-> 27.1萬 -0.3萬
台灣現在就台中以北欣欣向榮 還有外島看好
其他地方...
台中的繁榮 要相對南投+彰化的沒落
這兩地很多人口外流被吸到台中市
屏東人口外流很多到高雄去 不然高雄市人口應該減少
宜蘭因為近台北 所以反而人口外流不嚴重 呈平盤
雲嘉地區唯一明顯人口成長是麥寮
2009年底以來 人口從 35059人->42700人
原因? 當然是六輕關係
平衡區域發展 減少過度集中
才是解決房屋問題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