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來源:http://ppt.cc/2N6Y
百萬台灣人才外移中、韓、星
徐嶔煌╱北美智權報 總編輯 2014.06.04
根據去年中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台灣有七十萬人在大上海地區常住,如果包含大上海以
外區域早已超過一百五十萬,而台灣的國安會更早就發現,台灣人才外流嚴重,中國甚至
在十二五計畫中把對台灣科技人才招手當做重點工作,新加坡、南韓、香港也紛紛搶才,
高達百萬計的台灣白領人才流落在外。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曾表示,過去大學教育都在作研究,但聰明不見得能創新,讀書好也不
見得聰明,教育改革應修正這個錯誤,學著激發學生創新。但問題是,台灣的大學教育與
企業,對待這些研究人才的方式,真的能夠使這些學生願意往創新的路去走、甘願用心盡
力的走在苦悶的研究道路上嗎?
根據去年中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台灣有七十萬人在大上海地區常住,如果包含大上海以
外區域早已超過一百五十萬,而台灣的國安會更早就發現,台灣人才外流嚴重,中國甚至
在十二五計畫中把對台灣科技人才招手當做重點工作,新加坡、南韓、香港也紛紛搶才,
高達百萬計的台灣白領人才流落在外。
過去台灣的科技人才雖然沒有高薪,但卻有高額分紅配股。但在分紅費用化之後,不管台
灣科技業再怎麼調薪,科技人才的所得遠不如過去的一半,這種情況在竹科瀰漫著負面的
氛圍,也讓科技人才的求職選擇起了變化。
最顯著的改變就是,現在理工科系的學生畢業後,求職的首選必然是外商,薪資、福利都
遠高於台灣企業,而在陸資積極對台灣科技人才招手後,陸資也成為另一個選擇。而在台
灣科技業經營起伏加大的情況下,有部分理工人才選擇了安穩的公職作為自己的去路,保
證自己生活波動少。這些變化使得台灣的科技人才,逐步流出了台灣科技業,成為科技廠
的人力缺口與隱憂。
大學研究人才環境惡劣不如中國,人才被當當廉價勞工剝削
而留在大學的研究人力呢?因為從大學教育開始,就決定了這些研究人才留不住的命運。
先不談企業給人才的薪資追不上中韓新加坡等國給的水平,台灣連大學的教授、學術環境
,都在壓榨這些研究人才,把研究生、博士生當廉價勞工使用,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
為了教授的國科會計畫超時工作,研究生多數領取不到兩三千、博士生領取兩萬以下的廉
價、連麥當勞員工都比不上的薪資,在超過勞基法規範的範圍下,以學術、學習的名義、
進行著實質上的超時工作,究竟學到什麼、研發什麼、早已不是大學教育對這些人才的重
點,這些人才能當做廉價的勞工提供教授驅使、奴役、為教授的計畫賺錢,成為這些人才
的命運。
台灣的大學對研究人才的待遇有多離譜?在中國,交大、清大等名校給博士生的研究津貼
,折合台幣約兩萬元上下,比一般勞工工資高兩倍,為的是讓這些高階研究人才可以專心
的為了研發而無後顧之憂;而在台灣,同樣給博士生約台幣一萬多到兩萬的薪資,但相較
物價與一般勞工薪資,台灣的博士生只是領取相當最低工資的津貼而已,而且研究預算能
砍就砍,完全看不出台灣大學教育對人才研究環境的重視在哪裡,又怎能期望這些研究人
才交出翔實可用的研究成果、願意留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