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619000958-260109
現象二,主播經營臉書比採訪重要。
曾聽電視台主管抱怨,年輕的新進主播不願意多報幾節新聞,也不願出門採訪,他們寧可
花時間經營臉書,和網友互動,以期在網路上衝高點讚率,成為人氣主播。翻看一下各台
主播的社群表現,隨時都有自拍美照分享,而且張張都是大眼、長睫、尖臉、小嘴、長卷
髮,不細看以為他們都是雙胞胎;內容卻少見工作心得,大部分是:「今天連報三節,好
累!」立即獲得網友點讚疼惜;或是「剪了新髮型,好看嗎?」宅男們莫不大讚力挺女神
。電視台也樂得以網路票選第一美女主播作為宣傳,美其名是可以拉攏年輕觀眾。這樣的
競爭讓年輕主播不在專業上精進,想辦法以更辣的心機卡位,當你看到主播露乳溝、穿比
基尼博版面,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一名真正的記者要讓觀眾從新聞現場記得你,而不是在播報台上認得你。
是誰讓主播變花瓶?電視台?觀眾?主播自己?
現象三,專業和敢秀,主播的兩極選擇。
最近兩名主播異動都引起關注,TVBS10年的常勝主播詹慶齡被T台無理由更換,中天挖角
,她向蔡老闆提出的條件是新聞自主、公平正義,答應才加入;另一位是三立不續約,轉
到年代的楊伊湄,在宣傳片中奮力脫掉外套,剩下低胸背心(瞧!我就記得她的名字了)
,聽說她已成為大學畢典中最搶手的演講貴賓。
這剛好是兩個類型主播的對比寫照,社會認同哪一種主播?老實說,我不知道,台灣是非
的錯置與價值的混淆,讓原本清晰的答案模糊了。
是誰讓主播變成花瓶?電視台?觀眾?主播自己?(作者為資深電視媒體人)
====
這就是新聞趨勢~腥羶色
花瓶化~
連外派記者有深度都沒幾個(鄭貞銘有投書說過這點,他是李艷秋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