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點╱中韓FTA 已重創台灣
【聯合報╱政大外交系教授 劉德海 (記者劉俐珊整理)】
2014.06.07 03:21 am
日本學者奧田聰與渡邊雄一共同研究指出,中韓簽署FTA,日本是最大受害者,被替代貨
品的金額達69億美元(約台幣2070億元),台灣是第二受害者,貿易損失約35億美元(約
台幣1050億元),更令人擔憂的是,與貿易活動連動的投資活動,也可能急凍。
研究也指出,中韓FTA生效後,以韓國市場來看,我將有1.9億美元貨品被陸製品取代,若
以大陸市場來看,推估有33億美元產品由韓貨替代,兩市場合計近35億美元,台灣恐怕承
擔不起。
中韓FTA簽署前,韓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就是大陸,就現況來看,協定還沒生效,已重創台
廠,簽了那還得了;面板、機械、石化等產業都可能受重傷。
台灣已經沒有退而求其次的選項了,應加速完成兩岸服貿、貨貿協定談判,並且將加入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順位調整在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之前,因為若
連自己區域都站不穩,走出門又怎能期待與人一較高下。
另外,國際間的Mega FTA(大型自由貿易協定)快沒戲唱了,美國、中國、歐盟、日本等
大國各有盤算,不同協議間彼此競合,小國如台灣,若未能保持高敏感度、善用兩岸關係
「借力使力」,廿一世紀由市場決定一切,台灣沒有忽略大陸市場的本錢。
Mega FTA指市場開放規模逾10億美元的經貿協定,除TPP、RCEP以外,還包括中日韓FTA及
其他雙邊協定,如日歐盟、美歐盟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定(TTIP)等。
以我洽簽FTA的紐西蘭為例,紐國很早就覺醒,各國致力保護本土農業,若要靠農產品出
口,就不能坐以待斃,透過多邊、雙邊經貿談判並行,如今已轉型為主要農產品出口國,
紐西蘭農產品產值得以提升,出口帶動功不可沒。
台灣沒剩下太多時間,韓國前總統李明博上任後,兩韓情勢緊張,加上韓美FTA重啟談判
,替台灣爭取更長的緩衝時間,以免在這場經貿賽局被淘汰,可以說「幫了台灣一次」,
但放眼未來,不見得還有這般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