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之前的中國是文化疆域的意涵為主,唐宋明清等國號則是政權的名稱。
文化疆域這種意涵是代代傳承的,國號則是可以說改就改,那個重要不言自明。
很多吱覺得 "中國" 是個很近代的名詞,其實這名詞用作文化疆域至少一千年了
應該說我們近代賦予了 "中國" 這名詞新的意義,不代表她原本的意義就消失了
簡單的讓我們看一下 <舊唐書> 的 <本紀二 (太宗上)>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oldtangsu/jts_002.htm
我摘錄兩段文字如下:
1. 九月丙戌,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口,帝不受,令頡利歸所掠中國戶口。
丁未,引諸衛騎兵統將等習射於顯德殿庭,謂將軍已下曰:“自古突厥與中國更有盛衰。
若軒轅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周宣驅馳方、召,亦能制勝太原。至漢、晉之君,
逮於隋代,不使兵士素習干戈,突厥來侵,莫能抗御,致遺中國生民塗炭於寇手。
(這段話就是唐朝史官紀錄唐太宗說的。很明顯的,唐太宗兩次提到中國)
2. 戶部奏言:中國人自塞外來歸及突厥前後內附、開四夷為州縣者,男女一百二十余
萬口。
(戶部向皇帝報告,塞外的 "中國人" 及突厥歸附唐朝政府的人口,約百二十萬人)
*
換句話說,在清代之後,
"中國" 被狹義化用作政權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但不代表原本的意涵就消失了。
從古至今,中國人認同的,傳承的都是廣義的文化意涵
狹義的中國人意涵,是看戶口決定是不是中國人,也沒什麼好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