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gglover (egglover)
2014-07-17 14:16:45媒體評論-小孬孬媒體
2014年07月17日 04:10
李艷秋
你可曾注意,打開報紙、電視,最常出現在標題上的用語是什麼?我大致統計了一下,應
該是「網友痛批」吧!包括「網友狂譙」「網友痛斥」「網友酸諷」「網友怒責」「網友
圍剿」…都是衍生變化詞。
哪些事會讓網友如此憤怒呢?舉凡政治人物談話、網路停機、女星過世,前夫未在靈堂出
現、女星前男友結婚、肯德基停賣薄皮嫩雞,都會惹惱網友。但是將網友言論拿出來在新
聞標題上重重的標示,這就要探究媒體心態了。
自從有了網路後,記者採訪的方式有了極大的改變,以前三台新聞被譏為「機會新聞」,
只採訪機場和會議室,現在進步了,叫「YOU吃最行網」─Youtube+吃+行車紀錄器,再
把網友回應拍下來,新聞就完成了;文字媒體則把網友意見抄一抄,搞個斗大的標題:「
網友痛批,無恥!」這人就進了十八層地獄。尤其許多事真相都未釐清,媒體就借網路言
論開罵,畜牲、狐狸精、陪葬、滾吧、早點消失…都能上標題,管你是政治人物或藝人明
星,都被糟蹋得極其不堪。這是媒體心態之一:懶惰又不負責!
另一個心態更可議。網路世界原本就充斥各式言論,對某個議題幾乎不可能只有單方意見
,但是媒體上出現的,好似全台灣都在反這件事、這個人,在虛擬及真實社會中都存在的
「多元聲音」,到了媒體上卻一面倒,好像社會是由一批凡事憤怒、凡事咒罵的匿名網民
所統治,但其實媒體才是幕後黑手。
網路陷阱甚多,不署名的言論真假難辨,與黑函的意義差不多,甚至有團體操縱,動員網
軍洗版,在言論市場中製造多數的假象;媒體不分青紅,只選取最投合自己立場的言論放
大,令人不禁懷疑,可能是記者假藉網友之名撰寫,自製自銷一條鞭。
媒體運用公器,劫掠了無須負責任的網路言論,看似報導社會反應,其實是為遮掩自己立
場;這種作法讓不同聲音的人,誤認自己的意見非主流,產生社會認同偏離,同時也鼓舞
網路上用更激烈、更偏頗意見占版面。網路意見並非不能報導,但至少不能忽略不同聲音
;媒體也不是不能評論,報紙社論和專欄不都是評論嗎?但至少在新聞中要陳述客觀事實
。
有人說:「如果你對網路言論認真,你就輸了!」現在可以將這句話引申一下:「如果媒
體引用一面倒的網路言論,你還認真看,你就輸慘了!」以後讀者觀眾只要看到大標題:
「網友痛批」,就該知道,其實是主編或老闆要痛批啦!對這種唯恐天下不亂,卻又只敢
躲在網友背後當小孬孬的媒體,沒什麼辦法,直接給他看鼻孔就可以了。(作者為資深電
視媒體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17000462-260109
這篇評論倒是點出現今新聞的大狀況
新聞內的網友意見其實就像是採訪路人意見一樣
不對味的不會出現 不夠辛辣的也不會出現
但不少媒體大幅使用精挑細選過的網友意見製造成輿論
甚至有些媒體變成特定網路討論區的附庸
倘若早個幾年這樣做
早就被罵得唏哩嘩啦了
作者:
date1004 (本日最台肯)
2014-07-17 14:18:00現在連報導用語也都網路低級化....真的很可悲
作者:
neiger (夢見心地)
2014-07-17 14:20:00說好的媒體自律呢?
作者:
puec2 ( .__________.)
2014-07-17 14:45:00這篇立論沒有新意 但是由傳統媒體人說出來就大大削減了"網友說"的正當性
作者:
killyou (xxx)
2014-07-17 14:57:00貼一篇新聞,再把網友回應變成一篇,再把網友回應變成一篇*N或是把自己的貼文寫成新聞,再把網友回應寫成一篇*N
吱吱:統媒不可信呆丸郎就愛看垃圾媒體能怎麼辦,市場水準就這麼低
作者:
digpig (摳鬼)
2014-07-17 15:42:00某大記者一條龍生產線 自己到八卦版PO新聞再自己發新聞稿 網友反應巴拉巴拉
也不是某大,蘋果三民自以外聯合中時和其他雜牌媒體同樣的事沒少幹過
作者:
poenan (柏仁)
2014-07-17 15:44:00看完這篇 突然好想念李氏夫婦
作者: gohpx (懶得想) 2014-07-17 15:46:00
現在的媒體真的很爛..沒救了
作者:
blabla777 (blabla777)
2014-07-17 16:06:00就是因為這樣 花果山才會選前勝券在握 選後卻崩潰
作者:
SonicMax (只要XX手上有槍...)
2014-07-17 17:03:00沒辦法 台灣的媒體都是在比誰爛如果拿國際公認的媒體標準來決定台灣媒體的存活與否那台灣能活下的媒體就只有公視了 (老三台也危險...)
作者:
yule1224 (支持自經區服貿貨貿)
2014-07-17 17:10:00推 罵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