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中台中捷運核心路網有綠線、藍線、橘線、紅線預計共108.57公里
目前比較沒有問題的是綠線(中運量預算513億台幣-委託北捷發包)
跟紅線(台鐵高架化捷運化預算371億台幣)
用地圖來看這兩條線會形成一個北起豐原
南到新烏日總長五十公里 包圍舊台中市區東南側的圓圈.
不幸的是這兩條線的運輸比較偏向南北向運輸.
只是松竹與大慶之間分成兩條路廊由東北往西南貫穿台中市
因此就需要另外兩條偏向東西向運能的藍線、橘線補充不足
如此一來四條的骨幹捷運線約略可成一個井字型的網狀結構
旦問題是整個台灣出了台北新北.人口基底減少.公共運輸能力跟著薄弱
久而久之就沒有公共運輸的文化
幼時有在台中等過有班表的公車(一天就那幾班..錯過就沒有..)
記得20年前台北客運兒童票收費8元 台中客運卻要13-18元
隨著國民所得提高 大台北地區外的民眾就日益依賴私人運具
收入變差 越來越多公車業者減班 只想領交通部補助過活
(參閱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練...動態系統裡的惡性循環)
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扭轉這個循環..
KRTC兩條重運量規格的MRT卻花掉1800億建設經費.
但是高雄市民一出KRTC站體回家還有一段路.還是得靠接駁
(目前是叫CSC出錢捐5000台CITY BIKE....)
問題是大熱天或下雨天誰有興趣騎腳踏車..要提高吸引力
要不就免費...要不就依賴冷氣巴士
因此還是一堆人騎車.開車上下班
一樣的1800億預算.當初如果KRTC是採取高架輕軌+BRT形成一個多重網狀結構
現在要救KRTC起來會容易很多...
平心而論執政過高雄的藍綠兩黨都要負責..
外加得標BOT案的公司企業文化保守..只敢照抄北捷重運量規格
就形成目前公共運輸投資的一個反面教材
反過來說.老胡目前的公共運輸政策算是正確的策略
一開始是高潛力公車+市區8公里內免費培養運輸人口
(沒有人喜歡等半小時一班的公車吧...)
紅線是台鐵捷運化 綠線則是中運量系統
兩者都可以連接豐原台中舊市區到新烏日之間的通勤
藍線、橘線採取經費較低的BRT 則可以密集發車 提高便利程度
甚至講明白一點..省下來建設的錢.讓市民免費搭乘..
發動機車以前:想到有方便有冷氣又免費的公車可以搭.為什麼不搭?
(這種狀況都不搭的人..我不相信他會花錢去搭MRT...)
當運量起來了..公眾運輸文化起來了..才應該投資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