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高雄現在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一種以宣傳而非實績作為首要策略的政
治,在台灣民主上所能發展的極限,會到怎樣的地步。
民進黨在高雄的長期執政,對台灣的政治最重要的影響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它所
產生的一條以政治口水為基底的政治策略的發展。民進黨的「青年軍」與網路的文宣
部隊,都是以高雄作為根據地發跡,然後因為高雄的長期執政,持續擴散影響力到整
個民進黨,以致於台灣的政壇。
只要你願意檢視所有與市政發展相關的指標,你就會發現高雄長期走向衰落。但是
這樣的負向發展,卻從沒產生「換人作作看」的聲音。經由持續而不斷的宣傳政績與
領袖,民進黨在高雄創造了長期穩定執政的成果。
於是這十年來台北越來越像南韓,年輕人成天在與政府對抗;高雄反而越來越像北
韓,大家都沈醉在幸福之中。
這多少與民進黨的青年軍大量流入高雄市「謀生」有關。沒有真正在地根基的青年
軍要從政,他有的其實就只是一張嘴。他們不會有真正管理市政的經驗,也不會有深
入基層的閒工夫,所以很明顯地,除了作各種文書、宣傳以外,這些人沒有什麼可以
派上用場的地方。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當年正取第一名的丁允恭,現在的職位就是高
雄市政府的發言人。接下來的邱俊憲、高閔琳也都是這樣的類型。
維持謝長廷、陳菊的高滿意度,其實也就是他們唯一還能證明自己「有用處」的方
式。說難聽一些,這些人的政治生命,幾乎全押寶在他們所建立的美麗形象上了。只
要這個面具被剝下來,他們恐怕也沒有任何可以再倚靠的東西。因此雖然邱俊憲投書
上會說「我認為真的很有心,兩個月前的資料我都不一定找得到了」,但是他們可是
連24年前的公文都翻出來了,多麼「有心」啊。
然而,誰都知道粉飾太平、推卸責任是有個極限的。從高雄發生「兩百年來最大降
雨量導致的淹水」到今天「台灣歷史上最大的氣爆意外」,高雄市一路在朝這個極限
逼近中。只是這個極限到了嗎?我會靜靜等待答案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