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想:
"獨立之後會有更多糖果店"?
"獨立之後會有更多巧克力噴泉"?
"獨立之後可以直接進世界盃決賽"?
嗯,最後一個不就是某些吱一直拿來說的理念嗎?
====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fooc/2014/07/140728_fooc_scotish_independence_kidsview.shtml
記者來鴻:童言無忌——00後看獨立
BBC勞拉‧比克爾
回想1979年,蘇格蘭就權力下放舉行公投之際,BBC記者曾經前往格拉斯哥採訪一批小學
生。現在,蘇格蘭獨立公投步步逼近,BBC重新聯繫上當年那批學生,並且派記者重返同
一所小學採訪。都說童言無忌,一些00後的觀點新穎、見解獨特,大人恐怕無法與其爭辯
。
推開大門,我好像又聞到了那種久違的肥皂味兒。門吱嘎作響,面前是房頂高高的前廳,
牆壁鑲著木條,長長的通道貼著瓷磚。
回想一下,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在一條這樣的走廊中,聽到一陣清脆的高跟鞋聲,內心
恐懼不安,趕快找地方藏起來。
這是位於格拉斯哥南區的「佛羅里達山小學」。校舍是一座壯觀、牢固的砂岩建築,距離
蘇格蘭嶄新的國家體育場「漢普頓公園」只有一箭之遙。
正在舉行的英聯邦運動會上,英國長跑名將莫·法拉赫等許多大牌明星都將來這裏爭奪金
牌。
1979年,蘇格蘭曾經舉行分權公投,決定是不是要成立自己的議會、掌握更多的權力。蘇
格蘭人投了贊成票。不過,按照條文規定,只有支持率超過40%,公投結果才算數。那一
次投票率太低,蘇格蘭只能繼續保持原狀。
當時,一名BBC記者前來「佛羅里達山小學」採訪,詢問孩子們怎麼看權力下放。
孩子們臉上展現出燦爛的笑容。要上電視了,怎能不激動?再加上70年代的流行發式。檔
案館中,這段紀錄片立刻抓住我們的注意力。
那些孩子當年只有八歲,很多人根本不懂分權到底什麼意思。
比如記者問,「(有了權力,)你將如何改變蘇格蘭?」,一個孩子回答說,「當然了,
我們要有更多的糖果店!」
記者又問到,對於可能成為總理的那個人,你了解多少?孩子反問,「你說的是不是那個
頭頂上禿了一大塊的人?」
1997年,蘇格蘭再次舉行分權公投,這一次,結果確實有效,蘇格蘭建立了自己的議會。
今年9月18日即將舉行的公投將決定蘇格蘭要不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我也來到「佛羅里達山小村」採訪。我知道,現在這群圍坐在桌前嘰嘰喳喳、連說帶笑的
八歲孩子,對愛丁堡蘇格蘭政府的了解,恐怕要超過對倫敦英國議會的了解。但是,他們
知道獨立公投是怎麼回事嗎?
第一個女孩兒先是「嗯……」沉思了片刻,接著又和身邊的朋友耳語商量,然後兩人說,
不太清楚。
但是,另外一個男孩非常自信。他說,公投的意思是,蘇格蘭希望能自己作決定,不要總
是聽從英格蘭下命令。
我接著問,那麼,你怎麼看獨立呢?他說他不能肯定。但是他接著又說,「如果蘇格蘭一
座大樓壞了,英格蘭可能給我們出錢去修好。」
這個八歲大的孩子,一句話居然成功概括了對立陣營的看法。
爭取獨立的人說,自主權是公投的關鍵目標,有關蘇格蘭的決定,必須要由蘇格蘭做主。
維護英國聯盟的人則認為,現在蘇格蘭其實是腳踩兩隻船的既得利益者:一方面有自己的
蘇格蘭議會,一方面又有四國聯盟的強大金融後盾。
這個班的老師林達·博伊爾也在場,1979年她也曾接受BBC採訪。她說,30年了,學校幾
乎沒什麼變化,令她吃驚。但是,說到公投,林達告訴我說,變化可大了。
原來街頭拐角聚在一起聊天,現在都成了上社交媒體口誅筆伐。電視不再只有三個頻道,
所有的電視台都對公投大發見解。林達說,這就意味著,辯論的空間比原來大多了。
獨立還是不獨立?現在,這個問題主宰著蘇格蘭人的對話。分歧依然存在,你是「yes」
還是「no」?簡單一詞有了新意:你是支持還是反對獨立。
普遍預測,這次公投,投票率將相當高,超出80%。
回頭再說學校。教室內,面前這群孩子把辯論的中心轉向我的麥克風。我決定,那就充分
利用一下麥克風吧。
我繼續問他們,如果蘇格蘭投票決定獨立,你最希望看到哪些變化?一個女孩沉思了好久
,先是低頭盯著地板,然後用手捂著臉。最後,她抬起頭,看著我,用一種質疑的腔調嚴
肅地反問,「能有更多的巧克力噴泉?」
我又去問一名滿頭金色捲髮、滿臉雀斑的男孩兒,你看呢?
他毫不猶豫、直接了當地宣佈,「我要給蘇格蘭隊自動進入世界杯決賽圈的機會!」
我看,所有的蘇格蘭人對此都會點頭稱是。
(編譯:蘇平 責編: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