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UENFENG (同天內只計一次)
2014-10-28 11:04:49我自己是1785梯的營政戰士, 是末代營政戰士. 因為當時國軍精簡的關係.
在我之前一個營起碼有五個政戰士(四個連政戰一個營政戰).
到我這代只剩我一個.
而我的學弟更慘, 他雖然做得跟我一樣是營政戰工作, 但因為沒政戰士缺.
所以他掛的是駕駛兵. 因為下一代只剩旅部有政戰士缺乙名.
在軍中, 少了個下士銜(雖然是中士缺)還是有差, 若遇到好的營輔有人罩是沒差.
若遇到營輔換人剛來不罩人的, 少一個銜就差很多.
畢竟政戰這種缺在軍中一直是容易受攻擊的. 這點當過兵的就知道.
我想說的是, 在我之前政戰的編制是很大的.
一個營(四個連), 政戰共有十名; 在我之後只有五名. 整整少了一半.
這還不打緊, 連校級以上要卡缺也很難卡, 我最後一任營輔後來回復興崗唸書.
為的就是精簡後上面的政戰缺刪得很兇, 不唸書卡不上位.
為此我還跑了好幾趟復興崗探望他.
然而, 復興崗從50年前政戰龐大編制時就存在.
現在人少了那麼多. 職缺刪了有一半, 占地還是一樣大.
讓我不得不懷疑的是難道都沒有思考過校地縮編嗎?
全台北最大的大學首推台大, 佔地約150公頃, 但是台大永遠不缺學生, 有11個學院.
平均每個學院能分14公頃.
其次台北第二大的應該是政大, 佔地100公頃, 也不缺學生, 有8個學院.
平均每個學院能分12.5公頃.
而復興崗佔地52公頃, 這20年來裁很兇, 只有2個學院.
平均每個學院分26公頃.
比例算起來不覺得差太多了嗎??!!
而且政戰學校又不像其他軍種有重型機具或戰車. 校地理論不需要那麼大.
所以我覺得校區縮減不是不行. 更何況復興崗當初的地也是平埔族的別社.
只是日本人把它拿來做馬場, 光復後國軍也沒有歸還平埔族. 這地就默默A下來了.
這部分就不提了..但校區是否要那麼大我認為是有彈性的空間在.
我在獨立旅旅部連, 正是精實案準備改番號的時期遇缺不補, 我們等於是一路菜到退伍我退伍時, 連上最菜的沒記錯應該是小我6梯有個大我十梯左右的學長, 因為是駕駛兵公差出到退伍當天, 整個早上在剪營區圍牆的九重葛... 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