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前我想大概澄清一下。這一系列的文章不是要做什麼徹底清算,實際上我不
準備去談那些弊案或是貪污的情事。我想做的是一個很概括性的解說,解釋那不能說
的八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陳水扁居於一個極為有利的歷史位置,卻造成台
灣今日的局面。陳水扁和當時執政的民進黨做了一些事情,這些事情在當時被他們的
擁護者找到各種理由來支持,但是現在回顧去看的時候,成果卻是負面的、甚至災難
性的。我希望能夠簡短地解釋一下為什麼如此,讓大家能思考我們到底希望政治人物
做哪些事情、能對社會造成正面的影響。
以選舉作為「內戰」,2004~2008
陳水扁的選舉策略,前後期其實是有差別的。其理由好聽一點可以說是黔驢技窮,
難聽一點的話,我們可以理解為,因為沒有遮羞布而惱羞成怒了。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絕大部分和陳水扁的性格與當時的決定有關。陳水扁與民進
黨拒絕和國民黨分享權力(例如說完全反對內閣制)、乾脆直接藉扁連會的機會羞辱
連戰的作法,都讓他很難繼續說服人他想要組聯合內閣、要「和解共生」。類似的情
況不斷發生後,陳水扁就很難有正面的形象可以操弄了。
另一個主要的理由,是時間把很多事情的後果逼了出來。在陳水扁的第一任任期前
半部分,陳水扁慣於將自己的許多作為,都解釋為他在推動「改革」:金改、教改、
以及憲改。但是一年一年過去之後,這些改革的成果開始浮現、或者一些改革開始被
發現是芭樂票,陳水扁越來越難用這樣的理由說服國民,他做的那些事都是改革的一
部份。
這兩個因素讓陳水扁的選戰策略,只能越來越走激進極端的路線。2004年總統大選
的勝利,非但沒有讓陳水扁重先檢討他的路線,反而讓他誤判國民黨已經回天乏術,
應該要補上最後一刀,不必再假仁假義地裝腔作勢。2004年總統大選之後,幾乎可以
說陳水扁把選舉升級到內戰的層次。
當年最有名的一句話,叫做「割喉割到斷」,這是民進黨高層在會議中脫口而出的
名言,充分突顯出民進黨根本把民主政治的選舉,當成消滅敵對政黨的毀滅性武器。
2004年八月的第七次修憲,陳水扁幾乎沒有兌現任何憲法改革的承諾,以推動單一選
區兩票制為核心目標。
這個時期陳水扁指揮選戰的策略,回到族群對抗的老路子上。由於沒有太多正面的
消息可以宣傳,民進黨採取了民粹式的操作:將一切問題都歸因於國內外的敵人,號
召人民來對抗它。而民進黨最方便、最好用的敵人,自然就是外省人、國民黨這幾個
已經用了超過二十年的老戲碼。
接下來我將要回到黔驢技窮的主題上,解釋為什麼陳水扁的花招並不管用。下兩篇
的主題,將預計是烽火到迷航、以及所謂的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