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內閣制成敗關鍵在政黨

作者: takuminauki (蚊子)   2014-12-23 19:24:10
內閣制成敗關鍵在政黨
http://ppt.cc/SKky
九合一選舉結果後,台灣開始對總統制、內閣制(議會制)、半總統制進行比較全面性的
討論。出自對總統擴權甚至濫權的經驗,民眾大多數希望朝向內閣制方向走,以求擺脫「
超級總統」,讓議會成為權力中心。經過較密集討論後,開始有人發現,內閣制下我們還
是可能必須面對一位專權的政府領導人,而在現行制度中至少選民可控制總統的任期。這
些討論希望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怎麼讓總統╱行政有效的接受民主的監督。但到目前為止,
我們所關注的焦點都擺在選擇「總統制」「議會制(內閣制)」這種憲政體制的大框架上
。只關注這個層面,最後還是會繞回到一樣的問題。
黨內機制逼迫就範
「總統制」、「議會制」的名稱容易讓人誤解,以為它們形容的就是該制度下主導政策的
憲政機關。事實上,議會制國家主導國家政策的,大多都不是議會,而是內閣、或是首相
╱總理。以德國為例,總理的強勢領導,就讓德國民主有著「總理民主」的稱號。內閣制
的確可能讓一位政黨領袖能夠長期的在位,但內閣制也有相當短命的總理或首相。當內閣
制在20世紀初開始盛行的時候,就出現過相當多不穩定的政府。但目前歐洲許多老牌的民
主國家使用議會制卻沒有獨裁、或是出現過於短命的政府,與他們政黨政治運作的健全度
有最主要的關係。政黨政治運作牽涉的範圍極廣,但若針對我國的情況來說,黨內民主不
健全(黨的決策方式、提名、黨紀運作)、政黨之間不能公平競爭(黨產問題),是讓我
國制度游走在民主邊緣的主要原因。
其實議會制下存在著許多的變制,每個國家都有它特殊的地方,討論我國是否走向議會制
,還不如先確定台灣制度運作的基本邏輯是什麼。台灣的制度不管有著怎麼樣的名稱,總
統的權力「運作」來源其實已經是出自於議會(強調運作是為了與直選的「授權」做區隔
),這點時常沒有受到重視。在總統受到民眾直選授權以後,他的執政能力仰賴著國會的
多數,因此兩大黨都引入總統兼任黨主席的機制,以政黨做媒介主導黨團在國會中的決策
(有時不惜利用不完善的黨內機制作為手段逼迫黨團就範)。
必須改革政黨政治
少數政府的時期,總統及其政黨也會藉由我國直接民主的機制,試圖繞過國會的多數達成
政策目標。也就是說,台灣的制度其實早就是在議會制的路途上。當總統直選長期被視為
總統可以大刀闊斧的權力來源時,他一旦就位執政就會發現必須控制議會。這時他控制黨
團的手段就是我們要相當留意的地方,因為這些細節在在主導我國政府運作。
長期以來我們的目光都放在總統的權力、放在倒閣權似乎沒有作用上,忽略了制度運作的
基本邏輯。而這樣的制度考驗的是我國的政黨政治是否健全。朝向純粹內閣制的改革是令
人嚮往的,但若無法同時改革政黨政治的運作,那麼設定的目標將仍舊無法達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