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2020台灣被併吞? 前立委新書倡全民抗爭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15-04-27 03:44:21
轉貼一下菜市場政治學發的學者徐斯儉對此書的導讀:
《弱者的力量》導讀序:是誰在投降?
◎徐斯儉/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簡錫堦,《弱者的力量:台灣反併吞的和平想像》,臺北:我們出版社。
小編簡介:
本書在2015年4月1日正式上市。作者簡錫堦一生以左派思想為職志,是台灣經驗最豐富的
非暴力抗爭專家,他在國內對各大重要的群眾運動幾乎無役不與,同時也擔任NGO的倡議
者,並且研究國際上的各種非暴力抗爭訓練。本書可說是迄今國內對「非暴力抗爭」最完
整而全面的論述,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國最經典的範例,並且學習實際而具體的與政
府或侵略者長期抗戰的組織運作方式。這不只是一本充滿知識與國際觀的書,更是接下來
台灣面對外來威脅的一個具體可行的倡議。本刊特別邀請到徐斯儉老師將他寫的導讀序跟
讀者們分享。
導讀序
簡錫堦先生是台灣介紹與推動非暴力抗爭的關鍵人士,他在廢除刑法一百條、紅衫軍運動
,以及近年許多社會運動中,都扮演了推廣非暴力抗爭的重要角色。他在這個議題的影響
,已經不侷限於台灣,香港占中的許多朋友,也請他去進行非暴力抗爭的培訓。
他的這些事蹟其實也已不是什麼新聞了,但他另一件成就大家或許已忘記,也可能根本就
不知道:台灣是東亞第一個實施替代役制度的國家,簡先生其實就是真正的推動者,是他
在擔任立委期間促成此制度的通過與實現。所以,當簡先生結合了非暴力抗爭與非武裝國
防的觀點,著手寫一本有關台灣如何以不合作、不服從來反中國併吞的書,不僅是其經驗
與智慧的結晶,更重要的是,我認為他是在為台灣的和平運動書寫另一個重要的起點。
非武裝國防是一種態度、有計畫的組織
然而,簡先生在台灣推動和平抗爭與非武裝國防的理念與實踐,經常遇到兩種挑戰:一種
挑戰認為,在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崛起中的霸權大國,非武裝國防是軟弱與投降的代名詞;
另一種挑戰觀點則是,無論以武裝或非武裝的方式與中國對抗,都是無法得到和平的,唯
有與中共政權達成「某些共識」,兩岸才有「和平」。
我相信簡先生有他自己的回答方式,但既然他請我替這本書導讀,我就藉這個機會提出我
的回答,那就是:和平抗爭與非武裝國防既非軟弱,也不是投降,而是一種真正勇於面對
威脅的態度與準備,是真正堅定意志的展現,也是真正有效國防的基礎與後盾。
相反的,不去面對中共侵入台灣的可能,或者不願承認與處理中共併吞台灣、摧毀民主的
企圖和可能,那是逃避可能出現的併吞。這種逃避的心理,不願面對更醜惡、更危險的場
景,是不可能換取到真正的和平的。非武裝國防的主張,是要堅定捍衛台灣政治共同體的
民主價值,貫徹即使遭占領也要以非武裝方式抵抗到底的決心。相對而言,那種「有××
共識就有和平」的論點,其實是一種逃避與自我欺騙,那才是真正的投降!
非武裝國防是需要在平時演練的,且其演練必須在有組織、有計畫、有步驟的條件下不斷
反覆進行。當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真正開始進行這種操作時,就得將平時鬆散的社會組織
起來,要讓鄰里之間共同面對那個最壞的場景。當我們真正有此操作時,我們就不會再害
怕中共的侵略,真正珍惜民主體制的重要性,這其實就是一種培育公民社會的過程,也是
鞏固台灣這個民主共同體的過程。只有當我們清晰地認識到我們身為這個民主共同體的一
員,有著不可逃避捍衛這個共同體根本價值的責任與義務時,非武裝國防才會有真正的動
力;而為了非武裝國防的實際可操作性,社會必須被組織起來,不認識的鄰里街坊必須合
作,而且這種合作必須建立在共同的價值上,如此一來,公民社會就有了更堅實的基礎。
所以,非武裝國防、公民社會的培育,及台灣民主共同體的鞏固,其實是三位一體的。
非武裝國防是整個國防政策的基礎
更進一步而言,這本書提到,非武裝國防並不是要代替武裝國防。簡錫堦先生認為非武裝
國防是武裝國防的補充,我並不反對此一看法,但覺得這麼樣還不夠徹底。按照我上述的
說法,非武裝國防和武裝國防其實是連續的,當非武裝國防真正被建立起來,不斷演練,
且在社會中扎根時,國防的社會基礎才是真正堅實的。所以,我認為這不是補充,非武裝
國防是為了整個國防奠立更為堅實的基礎。
從「逃避」走向「面對」威脅的態度,與堅定捍衛共同體政治價值的信念,是非武裝國防
的精髓。這種態度與信念,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政治文明,及一種理想社會的選擇。
這樣的選擇有著多重的意涵。如前所述,這也是一種公民社會培育的過程。當大家為了共
同的理念,真正有組織地在社區內頻繁合作操作起來時,這樣的社會互動同樣可以產生其
他的功能,譬如社區型的合作經濟、社會照護、守望相助,甚至是疫情防制,都可以在這
樣的社會網絡上運作起來,如果政府能看到這一點,就會知道把預算花在這種社會網絡與
平台上是非常有價值的。
非武裝國防的價值
其次,有人會質疑,在台灣這樣一個藍綠分裂、統獨對抗的社會中,要怎麼團結起來?其
實,當人們這麼說的時候,多少就是有著一種逃避的心態。因為客觀的威脅是存在的,這
跟藍綠無關,用藍綠做藉口,來說我們沒辦法,不是逃避是什麼?至於統獨問題,把話說
到底,就算是「跟中國統一」這個選項,我們也要問那是在什麼政治文明、什麼政治價值
、什麼生活方式下統一?如果讓一個對內任意逮捕公民、打壓言論、剝削土地的政府,對
外擴充武力、用民族主義升高與鄰國緊張關係、為其威權獨裁正當化的政權,以武力侵吞
台灣,這樣的統一是可欲的嗎?這樣的統一能換取真正的和平嗎?這不是一種在根本價值
上的投降與逃避責任嗎?所以如果要求在長遠的未來,有一種更健康、更文明、更能實現
可長可久的真正和平的兩岸關係,我們就不能放任中共不負責任地武力侵吞台灣。這不僅
是為了捍衛台灣這個民主政治共同體,更是為了實現一個真正和平健康的兩岸關係。
最後,建立台灣堅實的非武裝國防,還有著國際關係的意義。最近西方(主要是美國)興
起了一種對中國「綏靖」的言論,包括各種版本的「棄台論」。這些論點的基礎立論,其
實都是一種唯實力是從的現實主義國際觀。他們認為中國國力上升,為了像台灣這樣的議
題與中國對抗,划不來,所以乾脆與之妥協。我認為這是另一種逃避,或者說是另一種真
正的投降。
在這本書中,有非常多的案例故事已經說明,執行鎮壓的士兵和警察也是人,他們心中也
有正義是非,更何況現今這種媒體與網際網路異常發達的國際社會,更不可能隨意讓無理
的侵略發生而不受譴責。當一個社會失去捍衛自己的決心、不珍惜尊重自己的政治價值時
,才會給國際那些綏靖主張者藉口(且僅僅是個藉口);只有自己抱持著逃避或投降心態
時,才會引來另一種說詞更為堂皇的逃避與投降。當我們清楚且堅定地捍衛我們自己的政
治價值與生活文明時,我相信那些國際綏靖主義者是不敢正視我們的眼睛的,國際社會的
輿論也不可能坐視不管的。我們自我逃避的心理只會助長另一種充滿逃避心理的國際關係
產生,而那種因逃避而綏靖的國際關係,則會反過來助長獨裁者窮兵黷武的氣焰!
台灣的太陽花運動、香港的占中雨傘運動,都是公民覺醒的表現。促使公民覺醒的,是一
種捍衛自己生活方式與政治文明價值的決心。這都是一種從逃避轉向面對的變化,是一種
真正願意勇敢負責的表現。就是因為有這種願意面對、勇敢承擔的精神,我們才會在這兩
場運動中清楚地看到非暴力抗爭的實踐,所以這絕不是偶然。在這樣一個覺醒、承擔、面
對的時代,簡錫堦先生的這本書,問世得正是時候!
作者: Encounter911 (旅人)   2015-04-27 04:14:00
這篇說得太好了....可不可以先跟那些不肯服兵役的說一下?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15-04-27 04:22:00
我很好奇台灣免服兵役的比例到底有多少絕大多數的台灣男性都還是要服兵役的
作者: Encounter911 (旅人)   2015-04-27 04:30:00
希望不要有某群號稱愛台志士爭著要服替代役....這樣這樣會很諷刺
作者: jonathan836 (魏奇˙安提利斯)   2015-04-27 04:36:00
有很多愛台志士都是義務役啊。不過話又說回來,替代役也是服役,也沒有比較不齒的問題。戰爭爆發時一樣屬於後備軍人要被徵召上戰場的可議的自然是想"逃離辛苦"的心態而不是替代役本身有甚麼錯....
作者: gp99000 (gp99000)   2015-04-27 05:49:00
既然都努力不打仗了 那服什麼役都嘛一樣 更別說現在的國軍根本不值一服阿 我當兵時要按表操課體能還變弱咧
作者: olaqe (永遠不是我就能實現)   2015-04-27 07:24:00
回標題 我記得08年就說12年沒選舉 12年說16年就統一了 XD統一的時程一直延後 難道是中共希望由DPP領導者來擔任特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