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提名的發言風波過後, 時代力量的胡博硯在臉書提到:
~~~~~~~~~~~~~~~~~~~~~~~~~~~~~~~~~~~~~~~~~~~~~~~~~~~~
向來對民進黨寄予厚望,不過在南鐵東移、雪谷纜車、蔡英
文「假放太多」發言等事件,警醒他們「民進黨只是現實面
上基於本土執政的目標」,不代表民進黨上台後不需要監督
,所以他所說的「切割」是戰術面、政策面的區隔。
~~~~~~~~~~~~~~~~~~~~~~~~~~~~~~~~~~~~~~~~~~~~~~~~~~~~
這段言論正好說明了搞選舉與搞社運的不同. 苗栗大埔事件
轟轟烈烈, 但九合一大選國民黨仍贏苗栗縣長選舉. 台南南
鐵地下化一直是社運人士的抨擊目標, 但賴清德仍然七成二
得票率連任.
除了太陽花運動外, 大多數社運都是以少搏多. 以少數人的
聲音或非當地人的聲音爭取改變, 若換成選舉, 自然會踢到
鐵板. 這些社運人士太瞧得起自己的號召力, 以為派人能選
上或發起抵制能讓人落選. 問題是社運人士是少數人, 如何
選上或抵制? 社運人士缺乏自知之明, 是其選舉最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