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V13 (遠見13)
2015-07-23 21:10:22聯合報 本報記者張錦弘
由反課綱微調學生組成的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下午發起包圍教育部行動,要求下午5點
前承諾撤除課綱,否則將徹夜抗爭。 記者王騰毅/攝影
兩種史觀與意識形態拉扯 再吵也難交集
高中課綱微調一半年來,紛擾不斷。除了程序問題,多集中在台灣史的少數名詞與史實,
但課綱之爭,說穿了,就是「台灣國」與「中華民國」兩種史觀與意識形態的拉扯,再怎
麼吵也難有交集。但教育部欠缺政策辯護力與社會溝通力,才是課綱之爭延燒不止的關鍵
。
課綱為何要改?又改了什麼?是否真如抗議者所言「扭曲事實」?教育部從未能一次說清
楚,即使在官網上設了課綱網路說明專區與臉書,也未廣為周知,點閱、回應人數寥寥無
幾,形成無效溝通。最後被迫一再讓步,開放新舊教科書並行、爭議點不列入大考範圍,
反而自打嘴巴。
十二年國教去年倉促上路,新課綱來不及訂定,教育部因此決定微調實施不到兩年的現行
高中課綱。
有學者統計,高一上台灣史課綱文字變動了六成,根本不是「微調」。鬧了好幾個月,
教育部最近才發新聞稿,羅列出爭議主題其實只有十七個,大多是專有名詞。如把「日本
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慰安婦」改成「婦女被強迫做慰安婦」等。
但這些說法,現今多數台灣人不能接受嗎?慰安婦不是強迫的,難道是自願的?日本治台
不是殖民,那是什麼?教育部不懂得訴諸一般民眾能接受的歷史情感與經驗法則爭取認同
,反而像做錯事般回應得吞吞吐吐,更落人口實。
教部無法訴諸多數人經驗法則 被誤解回應也慢半拍
對於明顯錯誤指控,教育部也完全沒有反駁的能力。例如上月教長吳思華出席中一中課綱
座談會,一名高中老師當場質問新課綱「我國最高峰竟然是喜馬拉雅山」,教育部明明把
新課綱及新編教科書都帶到現場,卻未馬上澄清;直到兩天後才發新聞稿澄清,為時已晚
。
教育部微調課綱被抨擊原因之一,在於先組成一個檢視小組綜整各方看法,小組召集人王
曉波等部分學者,被認為統派色彩太鮮明。
王曉波根據憲法精神公開主張「我國最高峰是喜馬拉雅山」,但事實上,新課綱卻沒這麼
改;教育部不正好可以證明,檢核小組沒有主導課綱方向的實權?卻也不見教育部借力使
力藉此說明。教育部的不擅溝通與危機處理失當,才讓課綱之爭一路延燒、最終引火上身
。
http://udn.com/news/story/6885/1073532
教育部自己俗辣沒有大動作澄清
難怪被綠色青年軍和一群不知道自己在幹嘛的跟風屁孩打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