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中國國民黨的敗亡 正經的歷史

作者: kkamn (yy)   2015-08-04 11:52:40
=> 我先寫國民黨最後的結局:國民黨因為課綱爭議遭受民眾唾棄,在台灣的政權也消失在
歷史的洪流之中,而壓倒國民黨在世界上最後的政權的引火線,竟是一群十七八歲的高中生,
如果蔣中正還在世,一定會不勝唏噓。 ~全劇終
國民黨為何失掉大陸江山?-由郝柏村新書發表會談起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849/tony0849.html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850/tony0850.html
今年六月十六日,前行政院長、國防部長與參謀總長郝柏村發表新書《蔣公日記一九四五
~一九四九.郝柏村摘註》, 國內各家媒體都有報導,我也注意到了這則新聞。郝柏村
花了四年時間,深入研讀蔣介石在1945至1949年的日記,提出了個人的解讀與看法。
1945年,蔣介石領導對日抗戰勝利;1949年,國民黨失去大陸江山。短短幾年之間,政局
變化之大,為歷史所罕見, 其中轉折如何?身為國家領導人的蔣介石,想法如何?他的
私人日記,向來受到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學者所重視與關注。
郝柏村在這場新書發表會中感慨說,中央政府遷台後,黨政要員對於大陸失敗原因都諱莫
如深,當時他是一個校級軍官, 大陸鄭州、徐州、瀋陽,及最後的重慶、成都淪陷,他
都在場,但卻無法知道何以失敗如此之快。
郝柏村的談話內容,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其中之一,是他就軍事觀點,以「事後之明」提
到了「六個如果」。 他認為當時國軍雖然作戰失利,但如果蔣介石戰略處置得宜,國民
黨至少還能穩住局勢, 不致於造成整個大陸的失守(註1)。
國民黨在內戰失敗,郝柏村認為以黃埔一期為主的國軍指揮官能力不足是主要的原因。他
說, 黃埔一期生短短十年內從排長升到師長,對於戰略、戰術素養,尤其大軍團的指揮
能力不足, 所以造成作戰失敗。
郝柏村出身黃埔軍校,這樣的說法,大概是「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我不認為這是主
因。 黃埔軍校生十年內從排長升到師長,對於戰略、戰術素養、大軍團的指揮能力,誠
然歷練不足, 然而中共建軍的時間比黃埔軍校成立的時間還晚,部份將領還是出自黃埔
軍校, 中國共產黨的將領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中共建軍之後,先後對抗國軍及日軍的追
剿, 一向以小規模的游擊戰為主,又有幾個將領曾有過指揮大軍團的作戰經驗呢?
郝柏村嚴詞批評黃埔一期生,而歷史學者則是批評蔣介石在國共內戰的領導能力大有問題
, 以致造成國軍的潰敗。郝柏村提到「六個如果」,其實都不是黃埔一期的戰場指揮官
能做決定的, 最終的決策及定奪,都來自於蔣介石。
而回顧歷史,民國15年(1926),蔣介石在廣州誓師北伐,率領的是一支有思想、有主義
的部隊。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短短兩年之內,即統一中國。抗戰期間,蔣介石以
「空間換取時間」,使日軍陷於戰爭泥淊,而無法屈服中國; 抗戰末期,蔣介石提出「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知識青年紛紛投筆從戎,報效國家。 蔣
介石的政治手腕及軍事能力,確實有過人之處。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擁有數百萬大軍及美援軍事裝備,四年之間,卻在內戰中失敗,政權
土崩瓦解。原因何在? 曾親身經歷國共內戰的郝柏村,無法理解何以國軍失敗如此之快
。當時的蔣介石本人恐怕也無法充份理解箇中原因。
國民黨為何會失大陸江山?民國26年(1937),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
歷史轉折點。
抗戰前一年(1936),中國共產黨被國軍追剿,歷盡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毛澤東率領
的殘餘共軍, 兵力不滿萬人,終於落腳於陝北的延安,轄境處於貧瘠的黃土高原,百姓
人口約二百萬人而已。
在蔣介石眼裡,中國共產黨覆亡在即。不料,負責西北剿共任務的張學良卻發動兵變(西
安事件), 軟禁蔣介石,促成國共合解,雙方同意停戰,共同對外抗日。 日本發動侵華
戰爭,卻給了中共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八年之後,抗戰結束時,中共的部隊已超過百萬,
統治的人口超過一億人。
雖然抗戰勝利後,中共的實力遠遠超過戰前,然而國民黨的兵力亦遠超過戰前, 蔣介石
擁有美援裝備的現代師,還接收了汪精衛政權垮台後的軍隊,總兵力超過四百萬, 而當
時滯留在中國的日本部隊,也都聽令於蔣介石,協助國軍,與共軍交火,防止共軍擴張地
盤。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認為國軍擁有的部隊數量及武器裝備都勝過共產黨,因此急於以軍事
手段解決掉共產黨。 反而毛澤東認為實力還不足,想藉和談要拖延時間,不想太快與國
民黨對決。 抗戰勝利後的第一年,國共互搶地盤,在各地交火,整體上,國民黨仍佔優
勢,國軍以優勢兵力攻下中共的臨時首都張家口, 也攻下了中共的老巢延安,迫使毛澤
東倉惶撤退。
總之,日本侵略中國,雖然影響重大,但國共雙方都已預見此事。真正影響日後雙方實力
消長的關鍵, 是國共在抗戰期間如何因應外力的挑戰及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礎。
八年抗戰,國共都面臨嚴峻的挑戰。中共的政治中心延安在華北,距離日軍的前線僅一百
公里而已,承受的存亡壓力更大。
日本認為共產黨的威脅,更甚於國民黨,而全力肅清共產黨。抗戰期間,國民黨將中央政
府遷往重慶, 有長江三峽的天然屏障,日軍僅能空襲轟炸重慶,而無法揮軍進入四川盆
地。
然而,國民黨確實遭到重大的打擊。蔣介石的統治基礎主要在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及沿海重
要的工商城鎮, 中國的資產階及主要支持蔣介石政權的社會力量,都集中在這些區域。
抗戰爆發後不久, 這些地區就全部了日本的佔領區。
國民黨政府遷往四川盆地,原是舊軍閥的地盤,國民政府因而處境艱辛。不過到了抗戰後
期, 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引起美國參戰,國民政府成為同盟國之一,獲得美國軍事援
助, 物資源源而來,處境又勝過中國共產黨。
中共則憑靠自己的力量在日軍佔領區內生存。中國土地遼闊,日軍僅能控制主要的城市及
交通要脈, 廣大鄉村地區就成了中共建立組織,發展游擊隊的基地,從戰火中逐漸茁壯
並擴大地盤。
對中共來說,打這種游擊戰,是如魚得水。因為抗戰之前,中共已被國軍追剿多年, 早
已發展出各種有效的鄉村游擊戰術。如今在自己的土地,應付入侵的外敵,游擊作戰更是
游刃有餘。 中共以前要號召農民「叛變」,推翻政府,有較多的阻力;現在則是號召農
民「抗日」,抵禦外侮,訴求更有力, 對農民也有號召力了。
抗戰期間,國軍處於正面作戰,部隊主力被日軍壓迫,大多退守西南,以保衛重慶中央政
府。 而共軍的主力則分散於華北,以游擊戰為主,在日軍佔領區的鄉村地帶建立起一個
個小型的基地, 不斷擴大的地盤,且不時以游擊戰騷擾日軍,也讓日軍疲於奔命,又無
從與共軍決戰。
八年抗戰期間,民心產生了重大的轉折。共產黨漸得民心,而國民黨漸失民心。為何會發
生這樣的轉變呢?
歷史學者認為,主要是國共兩黨在抗戰期間採取的策略不同,因此造成不同的結果。
抗戰時期,國民黨的作為完全以軍事為考量。中央政府遷往四川之後,為因應戰爭的龐大
開銷, 不斷提高糧稅及勞役,造成人民負擔,加上通貨膨脹的打擊,百姓生活艱苦,甚
至發生飢餓。 只是在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支撐下,百姓忍飢耐勞,共赴國難,既繳糧草
,又出勞力, 修機場,蓋公路,以求國家民族的生存。
相反的,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期間不只專注於重軍事方面,則是抗日戰爭及社會改革並行。
中共在鄉村建立政治組織, 動員農民參加抗戰,同時同時進行土地改革,打擊地主,將
土地分給窮貧的佃農,因而獲得農民的認同與支持, 使中共在敵後地區建立了根據地。
抗日戰爭期間,中共不僅壯大了軍事實力,更擴大了社會政治的影響力, 而逐步建立了
統治基礎。
抗戰期間,國民黨的統治階層不斷的動員(壓榨)農民的資源,以投入抗戰。而共產黨的
游擊隊及政工人員則在鄉村與農民共苦, 進行土地改革,贏得了民心,也奠定了抗戰勝
利後與國民黨爭天下的基礎。
抗戰勝利後,敵國倒了,「日本鬼子」走了,國民黨雖然勝利了,卻也無法再以民族主義
為號召來動員群眾。 而對廣大的中國農民來說,歷經戰爭歲月的洗禮及共產黨帶來的解
放,這時顯然覺得共產黨要比國民黨更深得我心了。
其實抗戰還沒結束時,國共內戰就已經開打了。
民國28年(1939),日本攻下中國沿海各城市及取得華中的武漢重鎮,達成佔領中國的戰
略目標後, 就已停止大規模的進攻,轉而鞏固佔領區。
國共稍稍獲得喘息空間,就開始火併,互爭地盤,而爆發了「新四軍事件」。 長江以南
的共軍(新四軍)遭國民黨軍隊襲擊而幾乎全軍覆滅, 殘軍只好放棄江南地盤,轉進華
北。此後國共之間,在抗日的空檔, 彼此仍有零星不斷的衝突。
美國早已預見抗戰結束後,中國勢必發生內戰,因此抗戰一結束後,就努力促成國共和談
, 以避免中國陷於內亂,而使蘇聯有可趁之機。國共表面都對接受美國提議,願意展開
會談, 實則爾虞我詐,各懷鬼胎。
抗戰一結束,國共立即展開較勁,展開日本佔領區的接收工作。蔣介石下令共軍待在駐地
不動, 而由國軍接受日軍投降,中共豈肯同意?當時國軍主力多在西南,短期間部隊難
以大量北運,而中共在華北戰場早已建立根據, 因此能夠迅速動員,搶佔地盤。
國軍部隊行動落後,蔣介石只能仰賴外援。蔣介石直接下令華北日軍就地抵抗中共的接收
, 與共軍交戰。而美國亦提供空軍及船艦,協助運送國民黨的軍隊前往華北及東北執行
接收任務。
戰後,共產黨宣布將日本駐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岡村寧次列為頭號戰犯,而蔣介石則宣布「
以德報怨」, 並聘用岡村寧次為軍事顧問,調動日軍,對付華北的共軍。美國也派遣海
軍陸戰隊五萬進駐北平(北京), 以避免這座中國北方最具政治象徵意義的城市落入中
共的手裡。
當時的中國東北的滿州國,隨著日本戰敗而垮台,日本關東軍留下的大量軍事裝備及工業
物資,更是成為國共必爭之地。 蔣介石在美軍支援下,以飛機船艦運送數十萬部隊趕往
接收東北,而華北的共軍亦迅速向東北推進。 國民黨在東北擊退了共軍,佔領長春、瀋
陽等東北重要的大城市,中共部隊則撤往鄉村地區。 而隨著中共政工人員進入東北鄉村
,推動土地改革,獲得了農民的支持,廣大的鄉村就迅速成了共軍的地盤及兵源。
在東北戰場,國民黨佔領了重要城市,鸁得了面子;而共產黨則獲得人民支持,鸁得了裡
子。 國民黨鸁得表面的勝利,不久之後,時間就證明,這只是短暫的勝利而已。
戰後的國共較勁,初期國民黨看似佔了上風。各省省會、沿海通商口岸、重要城市,都掌
握在國民黨手上, 共產黨只控制鄉村地區。國民黨的部隊甚至打下共產黨的老巢延安。
然而這種勝利,只是表象。美國歷史學者費正清指出,國共內戰的初期情勢,國民黨的勝
利及處境就像1937年侵華的日軍, 雖然順利攻佔中國沿海各大城市及掌握交通運輸線,
然而中國土地遼闊,隨著佔領區域擴大,反而因防守城池而分散兵力, 而陷入泥沼裡。
國民黨的勝利,僅是象徵性的取得統治權,兵力無法消滅盤據於鄉間的共產黨部隊; 更
何況這些部隊得到了農民的擁護,提供了種種情報,甚至加入成為共軍,參加解放戰爭。
結果國民黨陷入日軍進攻中國時的困境,只能控制重要大城市及交通線,而把鄉村留給了
共產黨。 表面看來,國民黨搶到了富庶的沿海口岸城市及資源豐富的各省工商大城,而
共產黨只拿下了貧窮的鄉村地區。 然而八年抗戰期間,中國廣大的鄉村受到戰爭的破壞
較輕微,戰後很容易就恢復農業生產力。 更何況在戰爭期間,共產黨已在鄉村建立政治
組織,戰後的接收是沿續戰時的工作而已,可以很順利的完成接受, 及迅速動員投入內
戰。
相對的,國民黨的戰後接收任務就困難多了。
國民黨必須在短期內接收日軍及汪政權垮台後的龐大資產。 抗戰勝利像是突然從天上掉
下來的(美國對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日軍在中國戰場並未被國軍或共軍徹底擊敗。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在中國的日軍還有百萬部隊及無數的物資,國民黨得從大後方調
遣國軍及接收人員, 趕往中國各地日軍佔領區完成接收任務。
匆促接收,官員及部隊素質不齊,又是接收富庶的沿海城市,接收不當就變成演變成所謂
的「劫收」了。 而城市經濟受到戰爭的破壞遠較鄉村嚴重,經濟的恢復,居民就業,物
價膨脹的問題,都遠較農村經濟複雜棘手。 戰後國民黨因接收不當,曾在中國不少地方
引起騷亂。例如台灣的二二八事件。
戰後初期的地盤爭奪,雖然國民黨在軍事佔了上風,然而共產黨順利的在鄉村站穩腳步,
國民黨則在城市亂了方寸。一、兩年之後,共軍便以鄉村包圍城市,展開攻城略地的大
反攻了。 國共內戰,互有勝負。然而國民黨的部隊愈戰愈少,共產黨的軍隊卻愈源源不
斷。
國軍在東北的失敗,是戰局逆轉的一大關鍵。蔣介石投入五十萬精銳部隊接收東北, 只
收回幾座大城市,最後卻陷於共軍的包圍。
1948年5月的長春防衛戰,國軍被共軍圍城五個月,仰賴空中微薄的補給,最後國軍彈盡
援絕,只好投降。 圍城戰役,造成長春市民數十萬人死亡,宛如人間煉獄,可見國共內
戰之慘烈與殘酷。
同年10月,長春失守,共軍續撲向國軍據守的瀋陽。瀋陽接著淪陷。
郝柏村在新書發表會提到的「第一個如果」(註1), 就是東北戰場。郝柏村說,如果蔣
介石能夠及早將部隊撤退至營口,則國軍能藉由海上運補,使後勤無憂, 足以抵抗共軍
的攻勢。「第二個如果」,郝柏村說,如果國民黨將三十萬部隊南撤, 以秦皇島港及大
沽港為補給基地,亦足以保障平津走廊。
華北本是共軍的地盤,加上東北失守,林彪的野戰部隊挾東北勝利的餘威,由東北進入華
北,最後終於導致平津的失守。 當時蔣介石若能認清時勢,不再耗損部隊在華北與共軍
爭鋒,將兵力集中佈署於長江以南, 守住江浙閩粵等沿海城市(這些區域工商業發達,
是中國資產階級的大本營,也是國民黨統治的基礎及重要支持力量), 等穩住經濟及局
勢後,再謀北伐中原,則應有機會能守住半壁江山,就不致於全盤皆輸。
蔣介石沒有這麼做,他選擇與中共在淮河平原進行決戰。
徐蚌會戰,中共稱為「淮海戰役」,是國共最後的大對決,雙方都投入超過五十萬的兵力

純就軍事觀點而言,這場戰役,國軍的實力勝過共軍。蔣介石並非盲目蠻幹。 蔣介石投
入最後的王牌,精銳嫡系主力部隊擁有美援裝備的機械化部隊,適合淮河平原作戰。 國
軍確實有機會一搏,以扭轉戰局。
結果國軍慘敗。蔣介石苦心保留到最後做為決戰的裝甲部隊,被共軍包圍在壕溝內而動彈
不得。
這些平原上的壕溝是中共動員百萬農民在遼闊的淮河平原上挖掘出來。中共動員群眾的能
量驚人, 民心向背由此可知。
這種動員力量與人心向背,超出了黃埔將領及蔣介石的想像,以致於國軍最後的優勢兵力
, 在優勢的戰場上,竟一敗塗地。從此,戰爭局勢徹底逆轉。這時,國民政府想重啟和
談,為時已晚。
1949年1月,蔣介石宣布下野。4月,共軍渡過長江,撲向首都南京。國民政府遷往廣州,
局勢更急轉而下。10月14日,廣州失守。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 蔣介石趕到重慶親
自指揮。11月30日,重慶失守,蔣介石逃往成都。
共軍續向成都進攻。1949年12月10日下午二時,蔣介石搭乘飛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
,飛往台灣, 內心想必感觸良深。萬里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蔣介石從此再也沒有踏
上中國大陸的土地
民國37年(1948)年底,蔣介石在下野前,下令親信陳誠出任台灣省政府主席,並密令中
央銀行將庫存黃金運往台灣。 徐蚌會戰國軍失敗的消息陸續傳來,蔣介石終於認清時勢
,開始著手規劃以台灣做為復興基地了。
共軍節節進逼,國軍節節敗退,中共已勝券在握。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
廣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蔣介石退至台灣,處境艱辛,美國已不再支持他了。國民黨認為蔣介石政府腐敗,徒然浪
費掉美國投入軍事援助。 美國發表對華政策白皮書,宣布不再介入中國事務,等於間接
宣告放棄蔣介石。 國府運抵台灣的黃金要應付軍餉及軍事開銷,難以久撐,而共軍積極
準備渡海攻台,希望一舉徹底消滅國民黨。
這一年的六月,韓戰爆發。毛澤東下令「抗美援朝」,人民解放軍投入韓戰。韓戰,成為
歷史的轉折點。美國 立即改變立場,派出太平洋第七艦隊協防台灣,並恢復對台軍事援
助。
國共內戰的歷史,充滿了戲劇性。第一次國共內戰(1927-1936),中共被國軍追殺二萬
五千里,幾近覆滅; 第二次國共內戰(1945-1949),國民黨則一路潰敗,幾乎土崩瓦
解。 兩黨都曾山窮水盡,卻又各自柳暗花明。第一次國共內戰,因西安事變而結束,共
產黨死裡逃生; 第二次國共內戰,則因韓戰爆發而出現轉折,國民黨轉危為安。
民國38年(1949)底,國民政府遷播來台。民國42年(1953),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
,台灣的佃農從此成為自耕農, 擁有了自己的農地。短短不到四年,國民黨迅速在台灣
完成了土地改革。這是丟掉整個大陸江山得到的血淚教訓
1949年,國民黨在內戰中失敗,退守台灣。此事影響歷史深遠。
首當其衝的是,1951年在舊金山召開的戰後對日和約會議。 參戰的同盟國,英國已承認
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美國支持台北的中華民國, 誰代表中國出席和會,各國意見
紛歧。
結果是,艱苦抗戰八年,做為對日本作戰的主要同盟國,中國(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
國), 未受邀參加舊金山和約會議。
二次大戰期間,盟軍領袖宣言戰後台灣歸還中國,也因國民黨丟掉大陸江山而出現變數。
「中國」沒有參加和會, 台灣要歸還給哪一個中國,無法取得共識,所以和約沒有明確
記載台灣的主權歸屬。條文僅陳述日本放棄對台灣的主權而已。
在當時,這對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而言,並不是一個難題。中華民國政府畢竟實際接收了
台灣, 並行使主權,而且受到美國為首的反共陣營國家所支持。然而,最終它還是成為
日後台灣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國民黨畢竟失去了整個中國江山。蔣介石的中華民國,始終無法反攻大陸,時間拖久了,
國家的名實不符,終究難以在國際社會代表全中國。 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次,終於被
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這代表國際社會正式承認了國共內戰的勝負結果。
郝柏村在新書發表會,提出了「六個如果」,有著國軍老將深厚的愛國情感。「六個如果
」,如果其中之一能夠成真, 如果國民黨能守住長江,或保住江浙、福建、兩廣及台灣
,則今日的中華民國,至少擁有二億人口,國力足以雄峙東亞, 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平
起平坐,就不需要委屈的收國旗而與中共談共識了。
註1:以下是郝柏村所說的「六個如果」,資料引自媒體報導。
●第一個如果:一九四八年秋,如果東北戰場蔣介石採取軍師長的意見, 放棄瀋陽,主
力向營口撤退,確保以營口與葫蘆島兩港,為補給線的據點,以三十萬大軍分守兩個主要
海空據點, 足可牽制林彪五十萬大軍入關,可保華北平津走廊。
●第二個如果:如果以秦皇島港及大沽港為補給基地,足可保衛平津走廊, 則一九四九
年十月一日,中共不可能在北平(北京)宣稱建政。
●第三個如果:如果濟南守軍王耀武主力,於一九四八年初秋即主動放棄濟南, 而向青
島撤退,與膠東守軍會合,組成以青島港為補給基地的十萬大軍據點,足可牽制陳毅主力
南下,主導徐蚌會戰。
●第四個如果:如果黃百韜兵團,由新安鎮向連雲港撤退,構成以連雲港為補給線的十萬
大軍據點, 不僅免除在碾莊被殲,且可牽制陳毅主力,無法集中對杜聿明部形成包圍。
●第五個如果:如果無碾莊的失敗,杜聿明部主力可順利撤至淮河以南,不致有徐蚌會戰
失敗。
●第六個如果:如果有營口、葫蘆島、秦皇島、大沽港、青島港、連雲港為主體的據點,
足可牽制共軍主力過江。
郝柏村認為,如果能夠採用這些戰略,國民政府既能和亦能戰,可以等待美國政局的演變
,而不致於全面的潰敗。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15-08-04 11:58:00
記得當初書出來就被噹爆了...
作者: zuilon2000 (越過地平面_衝鋒陷陣)   2015-08-04 12:02:00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也沒有後悔兩個字,叫郝杯杯洗洗睡
作者: kapasky (偽卡巴斯基)   2015-08-04 12:06:00
黃埔能打的不多 那個湯恩伯玩掉20萬大軍蔣介石還當寶
作者: kkamn (yy)   2015-08-04 12:21:00
蔣中正的歷史中南京確實是首都
作者: andy2011 (andy2011)   2015-08-04 12:45:00
國民黨軍的班長可以幫共軍排長連長上課怪一期生程度差xD不用六個如果一個如果不讓共軍開外掛就夠了
作者: eternalecho   2015-08-04 13:58:00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 從上到下就是比別人腐敗
作者: Chenyu5 (我)   2015-08-04 14:4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