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鐵帽子王」沒法任性且權力小

作者: isospin (和平解放聯邦自治)   2015-10-20 15:12:3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說結論:
戰前換將是盤算已久,為了帶職參選,以及減少因長時間投入選戰所遭致的攻訐、損耗,
因而順勢利用這個dummy 出來擋一陣子,替整個黨的選務暖機。
等到自己的禁制解除,加上上級因擔憂遭到彈劾,無法安然退伍,失去頂級榮民的禮遇,
而「大力勸進」之下,再高舉仁義、團結,與和諧的大纛,企圖掩飾藏不住的寡頭意識。
以掩耳盜鈴之心態,延續近年來使用的「擬態」手段,欲取信本地人、海外相關團體,
妄想讓黨國「維權」,保持駕馭代管政府,繼續統治臺灣人。
換將的失算將不只提醒民眾由「誠信」與「尊重正當程序」等面向來考量侯選人是否具備
精密思考與辦成實事的能力;同時,在發覺這個幫派與眾角頭其實「走不出舊時代」,
也使得「亞洲停滯」的敝害益加彰顯。
這場選戰的利導因素之一,著手處可由伴隨世界價值之親美友日的人權自由民主派,
去對比包藏威權價值之四處尋求統治的黨國體制派。
評論換將,將士可為,甚至暗示成「為謀私利,羞辱黨員」;
主帥則可表示:「無論對手換成誰,自己與團隊都將全力以赴。」
政策的執行將是「先讓人民同意,再讓人民滿意。」以提高支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news.wenweipo.com/2015/03/06/IN1503060015.htm
「鐵帽子王」沒法任性且權力小
【文匯網訊】
2015年全國兩會首場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呂新華的一句「鐵帽子王」,紅
遍大江南北。一時間,「鐵帽子王」成為權力不受約束的代名詞。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
研究院副教授、清史專家李典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表示,和大多數網友想像不同的
是,真正歷史上的「鐵帽子王」,「不僅沒法任性,而且權力很小」。
什麼是「鐵帽子王」
記者:什麼是「鐵帽子王」?
李典蓉:所謂的「鐵帽子王」,是清代民間俗稱,這個稱謂也只出現在清代,指世襲罔替
的王爵。王爵的後代可以承襲爵位,無需降等。事實上,明代的王爵就有分世襲與不世襲
,清代承繼了這個制度,並加入滿洲本民族特色。
記者:清朝總共封了多少個「鐵帽子王」?
李典蓉:清初設立的8個世襲罔替的王,基本都是功封。之後受恩封賞的,尚有雍正朝和
碩怡親王、同治朝和碩恭親王、光緒朝和碩醇親王、光緒朝和碩慶親王。清朝前後總共有
12個「鐵帽子王」。
中國青年報:明初皇帝分封的王,對皇權有一定的威脅,例如靖難與寧王朱宸濠起兵,那
麼,為何清朝還要承繼明朝,設立王爵,皇帝不擔心日後「鐵帽子王」成為政權的隱患嗎
?
李典蓉:明清設立王爵,通常只是為了安撫、安頓宗室。清初設立世襲罔替的王爵,也只
因為立國之初,這些皇親宗室對皇室與社稷有大功績。
而且,我們需要搞清楚的是,清初的皇親宗室是先有極大的權力,才能成為「鐵帽子王」
,而不是成為「鐵帽子王」後,才有了權力。
清入關初期,這些被封為世襲罔替的王,有參與議政權,基本都是八旗旗主,也掌握了兵
權。清初有議政王大臣會議,國政基本都由這些王、貝勒、八旗旗主等人參與。入關後,
清王朝政權還不穩固,需要借助宗室的力量,他們確實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清初王室犯
罪,懲罰並不嚴厲。例如那思陸《清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一書中就提到,「清入關後,
宗室覺羅犯罪,常受特殊照顧,清初順治康熙年間尤然。」有史料記載,國初定,王以下
及宗室有過犯,或奪所屬人丁,或罰金不加鞭責,非叛逆重罪,不擬死刑,不監禁刑部。
「鐵帽子王」如果「任性」,後果很嚴重
記者:當上「鐵帽子王」,是否意味著可以「任性」?
李典蓉:答案是否定的。隨著皇帝地位穩固,國家局勢安定,經過康熙與雍正兩位皇帝對
宗室力量的調整,又有了軍機處,參與政事者多為朝中文武官員,議政王大臣會議基本已
經消失,這些親王、郡王、貝勒們對國家政事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影響。皇親宗室也極受約
束。所以,「鐵帽子王」的後代,如果不關心政事,基本上多過著衣食無憂的愜意生活。
記者:「鐵帽子王」如果任性,後果會怎樣?是否有典型案例?
李典蓉:最典型的案例之一是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生前權勢極盛,清代王公屬下人在北
京郊區大量圈地,多爾袞佔地最盛,也有強迫獻地的舉措。清朝野史傳說,多爾袞娶了順
治帝的母親,野史也側面證明了多爾袞的權勢,順治帝甚至曾稱其為皇父攝政王。有史料
記載,多爾袞被封為皇父攝政王后,禮儀排場也向皇帝看齊。「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
人,俱僭擬至尊」。但多爾袞一死,順治帝福臨就下詔削多爾袞爵位,撤去廟享,罷黜宗
室地位,財產入官。其弟豫親王也被連累。直到乾隆三十八年,多爾袞才被乾隆皇帝平反
,追諡為睿忠親王。
記者:多爾袞是死後才被奪去爵位,這是否可理解為「鐵帽子王」有「免死金牌」?
李典蓉:即使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也沒有「免死金牌」。如果「鐵帽子王」「任
性」,嚴重的,甚至會被賜死、奪爵。
王室被奪爵,通常與參與政治或是其他個人行為有關。如和朝廷官員拉幫結派,干預過多
政事。還有一個參與政治鬥爭的例子。咸豐末年,鄭親王端華與其異母弟肅順受遺詔共理
朝政,但兩人與慈禧不合,被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肅順被殺,鄭親王端華被賜自盡。
此外,禮親王的後代昭,在嘉慶二十年時被人控告凌辱大臣,並且對莊頭濫刑,因此被削
爵。但世襲罔替的王如果本支獲罪,旁支可以襲封。
「鐵帽子王」不能無法無天
記者:清朝如何約束「鐵帽子王」等皇親宗室成員的行為?
李典蓉:清朝對皇室形象極為看重,一旦皇親宗室成員出現問題,會分別案情內容,交宗
人府以及戶部或刑部共同審理,最後皇帝也必須給予判決意見。不思檢點,有失身份風範
者,都有可能受到懲處,或降級,或奪爵,或被圈禁發配。清代對於宗室犯罪懲處,是有
明確的法律規定的。
記者:管理「鐵帽子王」等皇親宗室的機構是什麼?它是如何運作的?
李典蓉:主要就是宗人府。宗人府這個機構源遠流長,明代對宗人府就有明確的職掌,清
代繼承之。宗人府的職掌是「掌皇族之政令」,負責管理皇室成員,有點像是專管皇室的
戶政機構,同時也兼理司法審判。如果宗室犯罪,宗人府有會同中央部院戶部、刑部共同
審理的權力。
記者:除此之外,有無其他相應制約、限制皇親宗室成員的制度?
李典蓉:雖然清代封王爵承繼明朝制度,但清朝的王公與明代相比,只有封號、俸祿、莊
園、府宅,沒有真正的封地,且他們必須住在北京,這也是為了便於管理。
「鐵帽子王」之所以被稱作「鐵」,並非帽子是鐵做的,事實上,清代親王的頂戴是寶石
。「鐵」的意思指穩定、不改變,世襲罔替王爵的後代可以承襲爵位,無需降等。但這不
能代表其地位穩固,更不用說任性、無法無天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