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除了日本 幾乎都給予高度評價 因為發生戰爭對大家都不好
只有東條英姬為了選舉 不惜操弄反中情緒 風向變了又見風轉舵 立場一日數變 可悲
http://udn.com/news/story/7338/1302141
聯合報社論
正當舉世樂見「馬習會」為兩岸翻開和平新頁之際,蔡英文卻痛批,馬習會唯一的效果,
是企圖用政治框架框限人民在兩岸關係上的選擇;她並指責馬總統未做到對等尊嚴原則,
沒有捍衛台灣的權利。蔡英文的氣急敗壞,顯示綠營一向操作「反中」來「打馬」的策略
,已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
多年來,民進黨利用「反中」來「打馬」,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到了太陽花學運更是一場
空前豐收。然而,仔細分析其間的質變和量變,「反中」漸漸由目的變成了手段,「反馬
」則成為其主要目的。換句話說,民進黨藉著毫無成本、不須接觸的「反中」,達到了醜
化馬政府的目的;但如果質問蔡英文有何處理兩岸關係卻不傷及台灣利益的更佳策略,民
進黨恐怕回答不出來。如果未來真有「蔡習會」,蔡英文是否比馬英九更能捍衛台灣人的
權利,答案恐怕你我皆心中有數。
必須注意綠營「反中」與「打馬」策略運用的主客易位,主要是這已造成了一種矛盾的自
傷局面:它在台灣內部造成的撕裂,已遠大於海峽兩岸對立的裂痕,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令
人憂慮的現象。試想,中共政權是構成台灣生存威脅的主要敵人,而民進黨長期以來的策
略,不僅傷不到對手任何皮毛,卻弄到島內藍綠政黨與民眾互相厭憎、毫無寧日;這對台
灣而言,難道不是可怕的自殘與內耗?
進一步看,馬政府處理兩岸關係,是在兩岸國際地位不對等的現實中,極力運用迂迴借力
使力的平衡技巧,追求台灣的權利與尊嚴。馬習會之所以能在舉世矚目下舉行,即是基於
這樣的和平思維,企圖降低兩岸潛在的敵意因素,從而維持台灣更大可能的安定,那也符
合多數台灣民眾的期待。
反觀民進黨的戰略,卻利用台灣民眾「反中」的心理,把兩岸關係扭曲成一個三角關係,
將這個三角關係描繪成主張獨立的綠營獨力對抗主張統一的中國和主張兩岸和平共存的藍
營。從政黨競爭的角度看,這種敵我關係的塑造,或有助於選民的認同識別;但從國家整
體利益的角度看,把執政黨抹黑成中共的「同路人」,則不僅是惡劣的醜化手法,且完全
不利於台灣國家利益的追求。更嚴重的是,這在國內製造出嚴重的政治歧見,鴻溝之深遠
甚於兩岸的分歧。這或許不是民進黨的初衷,但島內人民因此而分化對立至此,它絕不能
無動於衷。
以這次「馬習會」為例,各界皆樂見兩岸領導人握手言和、互釋善意,馬習雙方也都能就
各種議題暢談交換意見,這就是鞏固兩岸和平的莫大收獲。但唯獨民進黨的態度幾番轉折
,突而聲稱願意比照辦理「蔡習會」,又突而將「馬習會」說得一文不值,只是徒然自曝
心虛;彷彿非要如此強烈貶抑,不足以平衡其心中之焦慮。觀察馬習會後的民調,有四成
六民眾贊成馬習會,有四成八認為有助兩岸和平,這不是很清楚淺顯的民情嗎?
更矛盾的是,馬總統原本願在「馬習會」後赴立法院報告,此舉也可創下總統尊重國會之
先例;不料在朝野協商中,民進黨堅持馬總統必須「即問即答」,故意踰越憲法分際,最
後當然只能宣告破局。如果馬總統答應在國會的「國情報告」接受立委質詢,他就破壞了
憲法體制;反過來看,民進黨指控馬政府「黑箱作業」,卻又自甘放棄聽取報告的機會,
其言行難道不是南轅北轍?
無論民進黨如何貶抑,經過這次馬習會,一般民眾認為「國民黨更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
,應已是確定的評價。事實上,蔡英文在大選中一再強調要「維持現狀」,就是一項自我
矛盾的敘述:她一再否定馬政府執政七年多所推動的兩岸和平交流成果,卻又堅稱要維持
現狀,那到底是誰想像的現狀?她難道能把兩岸關係帶回陳水扁時代的緊繃和混亂?
對一般人民而言,大家期待的不過是能過一個安樂的人生,免於戰亂與人禍的紛擾。如果
蔡英文理解這樣的期待,她就應該清楚其兩岸政策不能有「驅民於淵」的冒進選項,而民
進黨目前利用「反中打馬」作為其獲利模式的戰略也必須調整。理由很清楚:讓台灣內部
的鴻溝深於兩岸間的歧見,完全是不道德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