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貨貿協議第12輪談判今(21)日起為期三天在台北舉行,儘管場外抗議連連,但場內趕
進度也有成績。經濟部國貿局長楊珍妮表示,雙方目前已經針對海關程序及SPS(食品安
全檢驗淤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協定以及一般原產地三章節達成共識,其中海關程序中雙
方協議報關將在48小時內放行。不過外界認為,在這項共識達成後,一旦付諸實行,恐怕
對食品、產品等安全檢疫等問題造成威脅。
對於貨貿談判首日成果,國貿局長楊珍妮晚間在說明談判結果時指出,今日雙方主要討論
雙方市場開放情形、特殊原產地規定及海關程序、SPS等四項目,其中前兩項雙方尚有相
當大歧見,尚待未來兩日繼續談判,而後兩者則大致達成共識。
在達成共識的海關程序部分,共有六大重點,包括建立雙方海關電子訊息交換系統、除特
殊情況外,雙方報關能在48小時內放行、加速快遞貨物通關程序、經認證優質企業可加速
通關、對海關決定可提出行政救濟、以及貨品出口可就稅則分類、關稅估價先行預先審查
,後續產品抵達後,將可加快通關腳步。
而在SPS(食品安全檢驗淤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的重點,達成共識的部分包括同意在進
口檢疫時,若任一方認為對方採取檢疫措施恐造成產品出口障礙,雙方可在一定期間內要
求進行協商。楊珍妮強調,這對台灣出口農產品、食品到大陸的業者非常重要。此外,雙
方也同意選擇部分業務量較集中的港埠,具體公布進口相關程序的作業時間。
除了上述兩大共識之外,在一般原產地部分歧見也不大,亦有進展。而今日談判鐵討論到
重要的特殊原產地規定及市場開放情形,但楊珍妮表示,這兩項還有「很大、一些」不同
意見,但她並未進一步說明。其中特殊原產地證明攸關我汽車、面板、石化、工具機等四
大產業銷中降稅的特殊規範,包括產品在當地加工比例須達多高,才能視為降稅產品等問
題,必須搭配市場開放降稅產品談判,是貨貿談判中最受關注的談判重點。
貨貿文本包括9個章節、3個附件,其中章節包括總則、市場進入與待遇、原產地規則、海
關程序、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PS)、技術性貿易障礙(TBT)、貿易救
濟、透明化及其他;附件則有產品清單及降稅安排、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原產地規則相
關實施程序等。
對於談判首日即達成三章節共識,一直關注貨貿談判的民間團體經濟民主連合認為,今日
達成兩岸產品報關48小時內放行這項共識最令人擔憂,經濟民主連合認為,48小時通過的
壓力,將降低海關邊境檢驗的比例,而且48小時沒有完成抽驗的,就會發生貨主簽切結書
放行的情形,恐將對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http://www.peoplenews.tw/news/91d51ecf-5592-45ea-89b2-caf6c46362a9
所以現在是嫌台灣黑心商品不夠多是嗎? 而且還要48小時內過關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