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這討論講到農舍...過來踩踩地頭
其實南部農舍很普遍...當時會上新聞還覺得挺奇怪的
因為十幾年前有想過買地 研究過農舍的規定
當時的規定是2.5分的農地才可以蓋農舍
農舍有固定比例的面積 剩下的面積是農用
基本上農舍會變成住宅有幾個原因
台灣基本的糧食收購價格太低
比方老家兩分半的地 一年兩次稻作 一次收成不到10萬 一年不到20
(除非你上網自己賣 自己會包裝行銷
但是老人家尤其不識字的根本就不太可能)
一般自耕農的土地都不是很大 靠務農根本無法生活
(要收入夠多就要幾甲地 那種有十幾甲地的算是大地主了 )
再來因為務農太辛苦 大多數老農都栽培子女讀書 到都市工作
所以老了以後 農地也只有老農在耕作 沒有人繼承農務
但是土地還是有用 因為可以蓋農舍
所以子女賺了錢回家 就會在農地上蓋農舍
因為沒有人要種田 種房子感覺比較有價值
但是蓋了農舍以後也不見得是要賣的 很多都是自住
因為現在都市房價太高 而鄉下人喜歡有自己的土地 喜歡住透天
覺得公寓 大樓 都不是他們覺得好的房子
老人家在自己的土地上可以居住終老 把務農當成興趣
對子女來說也是比較安心的安排
傳統上農村的建地和農地是分開的
村莊是集中在一起 周圍都是農地
後來可能老農為了分產給孩子 所以會把農地做一個處理
所以十幾年前 鄉下不少農地都蓋起農舍
而且都比大間的 蘇嘉全那種只是大而已(按照比例蓋好蓋滿)
當時也沒有違法的問題 因為蓋的時候都合規定
問題是在蓋完以後 還有沒有種農作物
如果去鄉村實地觀察 這種別墅型的農舍真的很多
之前有人去反對宜蘭蓋農舍的議題
其實反彈的很多是原本的地主或是農民
因為已經無人力可耕作 土地僅有的經濟價值剩下種房子
所以蓋農舍得到好處的是原本就有那塊土地的人
而農舍不同於住宅 他在買賣上比較不是那麼容易
如果買主無法種植農作物 就會產生問題
(我覺得他只是想給老母親養老 根本沒想到會這樣)
鄉下地方地段好的農地 要買到可以蓋農舍 最少也要千萬以上
千萬以上的地 買到以後還要等好幾年才可以蓋農舍
蓋農舍又要再花一筆錢 所以是原本地主的子女出資蓋的情況比較普遍
在鄉下蓋雙拼別墅 不含裝潢 簡單建材的話 大概400萬可以完工
但是同樣大小的透天房子在台北 價格應該相當驚人
這大概是農舍這麼引人注目的原因吧
以前有個朋友住在山上 他家房子很小 所以他都會去工寮住
那個工寮比他家還大 而且還有游泳池
農舍要長什麼樣子才能叫做農舍 工寮要長怎樣才能是工寮?
這真是個有趣的問題....
P.S蓋屋400萬是20年前的行情 因為老家平房拆掉改建(建地非農舍)
當時門窗都用最便宜的(沒有密閉) 花了大概300多萬
但是泥水工和磨地板綁鋼筋都是自己來 因為我家剛好都是建築工人
所以如果是給包商蓋應該比這還要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