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遠:議長中立在台灣
在總統大選後,蔡英文面臨的第一場戰役,不是在是否要推薦閣揆,或是是否與馬英九總
統前進太平島視察,而是立法院長的推舉人選。
立法院民進黨團在今日將推選正、副院長候選人,以民進黨目前在國會過半的態勢來看,
他們不需要與其他黨派妥協,就如同過去的國民黨一樣,只要民進黨內部同意,應該就能
穩操勝算,目前表達要競逐院長的人選有柯建銘、蘇嘉全與陳明文三人。蔡英文雖然希望
陳菊在黨團中進行協商,然而由於角逐人選退讓意願不高,黨團可能會進行假投票,以決
定支持人選。
民進黨在2001年時,雖然在國會中並未過半,但是仍然是國會最大黨,因此積極推出副院
長候選人。當時競逐的人選有洪奇昌、許榮淑、蔡同榮、沈富雄、柯建銘等人,當時的總
統陳水扁屬意由洪奇昌代表民進黨角逐副院長,因此在選前約見黨籍立委,並且告知立法
院及民進黨團的人事布局意見,當下勸退其他對手,而由陳總統的意志貫穿黨團,洪奇昌
最終出線代表民進黨。
在十五年後,蔡英文面臨的情況已經大為不同。民進黨在立法院的席次終於過半,也可以
推出自己的立法院長候選人。不過有兩個情況卻與當年不同,
首先是蔡英文在國會改革中屢屢提出的所謂「議長中立」原則;其次則是蔡英文將尊重立
法權的「黨團自主」原則。這兩個原則目前是蔡英文在權力魔戒下的嚴峻考驗。
在選前,蔡英文就不斷提出所謂的「議長中立」原則,希望未來立法院的運作能由一位超
越黨派的院長主導。這個原則並非放諸民主國家皆準,主要都是內閣制國家才會有所謂議
長中立的設計,又以英國為典範。我國並非內閣制,所以要將這個原則套進立法院中,本
有相當大的難度,特別是憲政慣例或制度性保障都付之闕如之際,蔡英文提出這樣的口號
,原本就有落實上的困難。蓋議長中立原則,就像是法官的終身職保障一樣,如果要確保
議長不會偏袒所屬政黨,就必須要讓議長無後顧之憂,亦即職位與連任之路都不會受到同
黨或他黨的挑戰。因此英國的下議院議長一旦當選,其選區就不會有重要大黨派人競爭,
以確保議長主持議事的公平性。
然而,就這部分而言,台灣的憲政慣例或者制度性保障卻沒有先例,在前提沒有建立的情
況下,議長要談中立,談何容易?以民進黨本次的佈局而言,就議長中立的前提來看,蘇
嘉全就不會是適當的人選,因為蘇嘉全是不分區立委,原本就應該捍衛黨的利益,不是退
出政黨活動即可。除非蔡英文主張的議長中立原本就只是口號,毫無落實之意,否則要落
實議長中立的第一步,不就應該由柯建銘或陳明文中選擇一人?
進一步而言,黨團中立就會是蔡英文必須考慮的下一個重點。就人脈與國會議事能力而言
,柯建銘當然比蘇嘉全要好。然而,目前甚囂塵上的說法卻是蔡英文較為屬意蘇嘉全來擔
任立法院長。姑且不論蘇嘉全的不分區身份是否適任該職,蔡英文是否要尊重黨團自主?
其意志力是否如同過去的陳總統一樣,要強加於黨團之上,這就是蔡英文在即將擔任總統
時,必須考慮的重點。如果說立法院的民進黨團自主性,在蔡英文未上任之前,就已經面
臨考驗,在將來民進黨全面執政後,立法院還能有多少自主權,恐怕值得商榷。
是以,當民進黨團即將假投票之際,黨團成員們或許應該思考,未來是否需要議長中立?
是否要讓行政權的意志凌駕於立法權之上?
而蔡英文在行使其影響力時,或許也應該考慮,當初所提出的「議長中立」是否
要貫徹到底?所謂「黨團自主性」是否只是口號?如果是,那就早點承認這些事實,別讓
選舉口號變成被攻擊的口實。如果不是,那麼就應該謹慎行使其影響力,不要讓國會提早
成為行政權囊下的一環。
來源:http://tinyurl.com/jape2hu
註:
分權的目的在於避免獨裁者的產生。古代的皇帝以至地方官員均集立法、執法(行政)、
司法三大權於一身,容易造成權力的濫用。
立法權與行政權的份際所在,其一在於追求效率,其二則在於避免集權。
James Madison說得一針見血:「無法制衡之權力,即可名之為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