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轉錄網址:http://tinyurl.com/zb6kp7m
2.轉錄來源︰udn
3.轉錄內容︰
2016-03-23 02:25 聯合報 沈富雄/前立法委員(台北市
相對於一些菜鳥立委的荒腔走板,轉任不分區立委的金管會前主委曾銘宗與央行彭總裁日
前有一場頗具質感的對話(見聯合報十七日A3焦點版)。
曾銘宗主張台灣應該一改低通膨、低薪資、低成長的經濟模式,轉型為適度通膨及避免薪
資停滯。
這番話與我過去三篇「魯蛇三原色」、「牽一低而動三低」及「四低的詛咒」貼文不謀而
合。只是曾委員下了正確的診斷卻沒有處方,因為他避開了「低稅負」及「低匯率」;做
為一個右翼政府的前財經官員,這一盲點是可以預見的,也因如此,等於空話一場,且被
誤解為是衝著央行而來。
彭總裁當然不甘示弱,馬上回以長達五頁的「工資帶動型成長策略」,但是:
一、重要經濟體的央行總裁皆認為最適通膨率為二%,台灣去年全年CPI負○.三一%
,過去五個月平均○.四一%,彭總裁卻以此為滿足,並列舉一堆低通膨的好處。葉倫、
德拉吉及安倍都心焦如焚,彭總裁卻甘之如飴,箇中奧妙究竟何在?
二、檢驗低薪資及低物價之間的關係是否健康,最好的指標是GDP(PPP)/GDP
(名目),曾銘宗舉出星、港、韓三地借鏡,分別為一.五六、一.三○、一.二八,而
台灣高達二.○八,已淪為第三世界之流,表示我們物價相當偏低,而名目GDP卻因低
匯率相對被低估,彭總裁對此完全無感,台灣將持續困於「中所得陷阱」無法自拔。
三、彭總裁認為物價及薪資各增一倍,兩者抵銷,無助實質薪資與購買力提升。這是謬誤
的觀念,如物價、薪資各增一倍,GDP(PPP)/GDP(名目)將趨近一.○而邁
向高所得國家之林,過程中,購買力不變(以美元計相對萎縮)是健康的現象,何況國民
資產(含儲蓄)價值將大幅提升。
四、彭總裁對政府、企業主及勞工開的處方是「教育、教育、還是教育」,沒有人會否認
教育是促進產業升級提升薪資的要素,但在提振景氣的三彈(貨幣、財政、公共政策)中
,教育只是最後一項的一環而已,且短期難見功效。總裁對產官勞三界的建議竟僅此一味
,真是思路閉塞的慢郎中。
這波長達十年的全球不景氣,最大的特色就是高達八百兆的新台幣無法拉升通膨,各主要
經濟體含FED、ECB都已技窮,就算使出最後一招負利率,也只見其弊未見其功。
我認為有效的復甦之道,應具備下列條件及過程:
一、適量而且不邪惡(QE印鈔是邪惡的,終將自食惡果)的貨幣注入實體經濟。
二、前述貨幣應防止其溢出到房、股、債市及其他炒作性的金融衍生物。
三、消費者必須有能力、管道及意願取得前項貨幣。
四、消費者取得貨幣後必須實質消費,並由此帶動通膨、產能與薪資,啟動良性循環。
曾前主委做了診斷卻沒有處方,因為他看不出工具在哪裡?彭總裁理念則完全與此背道而
馳,看來,我們將步日本後塵,沉淪廿年才只走一半而已。
4.附註︰
其實通膨救台灣拉薪資早就有經濟學家談過,可惜這招滿險的,執政者不太敢嘗試,日本
悶了20年才敢做,台灣從阿扁中期開始停滯至今大約12-13年,覺醒似乎不夠,加上彭淮
南根本不同意這樣的主張,該是換個央行總裁的時候了,林全雖然是遷台第一個經濟學家
閣揆,但是少了央行的幫助,可以說事倍功半,何況林全或許跟蔡總統口徑一至,都認為
產業升級就能救台灣,這樣的話台灣的經濟會繼續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