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翁女解盲前三個月賣出,硬要扣這個"內線"的帽子,也扣的太離譜了點~
解盲三個月前有沒有可能預知解盲結果?
恐怕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說在前面,以下討論並非針對浩鼎事件,
甚至退萬步言,試驗設計完成尚未開始試驗有沒有可能預測實驗結果?
How to Calculate Sample Size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256489/
J Thorac Dis. 2009 Dec; 1(1): 51–54.
通常試驗設計者需要從其更早之其他試驗,猜測療效(比方說risk reduction...)
然後選定試驗族群,從歷史經驗估計其安慰劑組發生endpoint(如死亡,復發...)的機率p0
配合前述risk reduction來預測實驗組發生標的事件機率p
然後依據不同試驗設計與分布代入文中的公式,估計需收案人數(sample size)
如果故意高估療效使預定收案人數偏低,
試驗設計完就可預測試驗結果不能達顯著差異的可能性...
當然如果是這個狀況,炒高後就可以沿路賣股,不用等到解盲前半年再賣...
如果試驗設計沒問題,到了實質解盲前有沒有可能預知結果?
套用前面文章中的統計模型理論,還是一樣並非不可能
何謂解盲?
隨機雙盲試驗將類同性質的病人隨機分配到試驗組與安慰劑組,
第一線臨床醫護知道病人endpoint但並不能知道病人用的是試驗藥還是安慰劑,
解盲後才能分別計算兩組發生endpoint數目與機率,然後用統計模型比較差異
實質解盲前固然不知道2組個別發生機率,但2組混合(pooled)的機率是可以知道的
如果試驗高層發現這個混合機率遠低於當初預估的混合機率,
一樣可以預測試驗結果達不到統計顯著的可能性
這邊說的預測不用是100%命中,
比方說如果某賭場使用的骰子某1面出現的機率25%,其他5面15%,
知情的人進入賭場雖然不是每賭必贏,但賭多了就能痛宰不知情的人...
至於浩鼎有沒發生上述狀況,從現有公開資訊仍遠不足以判斷,
有待檢調單位努力查明真相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