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場先說清楚,我支持廢死。
本篇懶人包:
如果要找個人為這些死者負責,那就去照照鏡子吧。
我支持廢死快兩年,跟身邊的人從許多的面向討論過這個問題。
不過不論支持廢死與否,好像很少人從「責任」這個角度切入。
會吵到死刑,一定是因為有死人了,
那,誰為這個死者與其家屬負責呢?
你可能很快的回答說:殺死那個人的人啊。
沒錯,這樣的回答很容易理解,也很被大家接受,為何呢?因為這是把行為人跟自己切割
得最清楚的方式。
這樣的切割人人愛,這類事件一發生,都會有一種言論出現:他是不是有吸毒?是不是有
精神疾病?blablabla
在心理學怎麼看這樣的切割呢?
因為當我們將這些做出可怕事情的人排除在「正常人」之外,我們就可以說服自己說這個
都是「正常人」的環境是安全的,藉以得到安全感。
把背後的心理機制說簡單點,就是:
這些可怕事情的發生,都是行為人的個人問題,與我們生活的環境無關,所以環境是沒有
問題的。
但是這幾年,越來越多的論述已經說明,環境脈絡也是這些事情的原因之一。這些資料網
路比比皆是,我就不在這舉例了。
所以我們必須去面對說,這個行為人是這個環境培養出來的。
那如果你問我,大家都在環境中,為何只有他這樣?
環境有各種面貌,也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人。就像我無法要求你要跟郭台銘一樣有錢,因
為他有他的人生脈絡,絕對與我們不同。那你又怎麼會覺得自己可以要求一個跟你有不同
人生脈絡的人跟你以一樣的方式活在社會中呢?
那行為人跟我們,到底有什麼關係?
承前面所說的,事情的發生絕對跟當事人的環境脈絡有關,那誰塑造出這個環境的?
不就是螢幕前的大家嗎?
當我們正視環境對人的影響,還要最重要的,重視自己對環境的影響,才會有意識去改變
這個環境,讓這環境可以讓更少人受傷。
所以,想替死者與家屬做點什麼?就花一點點心力去關心身邊那個常被你們遺忘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