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這只是政治空想廢文...
但別看到標題就急著噓,
我知道之前有個額頭很亮最近完全消失的政客在帶內閣制風向,
但我的思考(當然)與他不同。
主要是看到最近待退的law in shit,吃了無敵星星,
把法務部網頁當自己FB,發了篇超狂的新聞稿,
加上先前那些kmt待退高官,一個比一個狂,
不禁去思考:
確實,政務官並不比事務官,並沒有永業的制度保障,
理論上來說具有政治責任,簡單說即是做不好就得下台,
來保障政務官與其政治權力以及民意的連結。
不過問題在於,這些政務官本身擁有的社會政治的背景所帶來的資產,
其實根本也不屁你這個政務官的職位,
這邊下台了,另一邊又有肥貓董事長、肥貓顧問可以當,大不了回學校當教授,
許多政務官好像抱持著一種「拎杯也不屑來當官,來做你就要感謝拎杯了」,
占著茅坑不拉屎,只會擺官樣,
說好聽,課責性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而政務官就是課責性的表現,
但在台灣似乎完全不具有這種課責性
相對於政務官遠離民意,立委基於單一選區制,較為貼近民意,
有許多立委的政治能力/戰力也爆表,
但問題在於,雖然許多立委在推動法案上也具有一定的執行與表現,
但立委還是與政務官不同,監督大於執行,可能會被人誤解為只是「出張嘴」。
與民意連結深的立委做監督,監督沒有此連結的政務官,自然是一種制衡,
但如果政務官臉皮厚一點,像蚊子叮犀牛皮一樣,
立委罵,為得到媒體曝光,政務官給罵,反正下了備詢台又是一條龍,
像在演戲一樣內耗,似乎就是台灣的現況。
簡單來說,本文認為,為什麼不讓這些具有政治能力與民意連結的立委們,
能夠擔當更大的職責,讓台灣的政治人才得到更多的表現機會呢?
即是,為什麼不要像內閣制一樣,讓議員兼任閣員呢?
這並不是像準環保署長李應元那樣,個別立委卸任轉任閣員。
而是像內閣制那樣,直接由立委來兼任閣員。
這樣一來:
1. 政務官具有民意連結,本身出於選舉據民意連結不說,
你待退要吃無敵星星,你政治生命就沒有了。
2. 立委要更具專業能力,不是出張嘴表演監督就可以,必須有更高的專業能力與執行力
小弟認為這對於台灣現在的政治亂象似乎是種解方。
不過總統的位置就比較麻煩,
小弟是傾向仍要有總統直選(作為台灣主權意志的展現),
而內閣首長一樣由總統指定,若總統為國會多數黨,則運作沒問題。
若總統為國會少數黨,則可視政治合作/權衡,
指定多數黨或第三黨(甚至本黨)議員為首長,
並不以國會多數投票同意為必要,而是以盡可能的共識為基礎。
因此此制度應該是種更偏向內閣制的雙首長制。
當然,以上只是理論假設,各位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