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unyeah ( 湯元嗎)》之銘言:
: 看了一下我真的是快笑死了 真三寶的po文跟回文的方式
: 你不還車最後結算很貴不是廢話嗎 幹笑死我了
: 結果最後還要硬凹是想凸顯市府設的點太少 最後一哩路的精神不夠
: 笑死我了
再追伸:
留言太多就一起回應了:
再看了一次留言,仔細想想,我覺得應該是因為一開始我講得不夠精確,讓讀者以為我是
在抱怨ubike太貴,所以才有留言裡的種種反應。
就這一點我覺得很抱歉,未來就不發聊天的東西了,有寫完整一篇的再發。
而另外一點要致歉的,是兩段之間沒有連接的論述,所以出現了讀來跳躍的結論。
我並不是覺得太貴不想付錢。我錢也付了,也沒有打電話去任何地方抱怨或者要求退款,
沒有造成任何服務人員的困擾。只是發現ubike的現行定價機制,無法發揮原先設定的功
能。如果這樣就該當奧客的要件...嗯。
因為趕時間決定不找站點還車,選擇甲租甲還的時候,我已經很明白會比較貴,用錢買時
間是我的選擇。
只是靠卡看到確實金額後,一計算發現超乎預期,當下的反應就是「咦,不如搭計程車」
,然後有一種「還是騎機車最便宜又方便」的想法。
在那個當下的心情,其實就是雙北的機車族為什麼很難放棄機車的答案。
想到很多騎機車的朋友近期對台北市停車越來越難、停車格全面收費、幹道為了自行車道
而縮減車道騎車更危險.....等心聲,實在覺得在現行的大眾交通路網欠缺最後一哩路的
情況下,用樂活環保愛地球等泛道德化的理由,想達到讓汽機車族改搭大眾運輸的目標,
非常緣木求魚,而且很可能有階級歧視。
很多人的留言重點都在指教:何不去某地就有站點還車?何不先查好站點?何不先弄清楚
計價方式......等等。但這正好就是最有趣的地方。
ubike作為一個大眾運輸工具,因為它的「正確使用方式」和「計價模式」導致「使用者
應該先了解站點位置」「可能要花時間找站點」「站點到目的地還要再走一段路」「甲租
甲還的使用方式會很貴」等特色,正好導致它很難發揮「減少汽機車使用」和「大眾運輸
最後一哩路」的功能。
但「減少汽機車使用」和「大眾運輸最後一哩路」都是ubike官網自己設定的願景理念。
我不知道大家認為ubike該有什麼功能啦。我是看ubike的官方名稱「台北市公共自行車」
,官網上的「公共自行車願景」共有6項,包括「提昇環保綠都和國際化的正面形象」和
「減少汽機車使用,改善空氣品質和交通環境」。
在公共自行車理念的部份,則有「盼以自行車做為大眾運輸系統最後一哩的接駁工具」。
http://taipei.youbike.com.tw/cht/f31.php
按照官網自己講的願景和理念,ubike應該是目標為減少汽機車使用的最後一哩路大眾運
輸工具。
以現行的「正確使用方式」和「設計理念」,確實可以達到使用者付費、增加車輛週轉率
的功能(但這兩項並不是ubike的設置目的)而做到「提昇環保綠都和國際化的正面形象
」大概沒什麼問題。
我要講的問題,是ubike現行的定價機制很難達到它自己設定的目的,也就是「減少汽機
車使用」「以自行車做為大眾運輸系統最後一哩的接駁工具」。
對於使用者而言,交通工具的選擇不外乎「便利性」和「價格」兩項要素相權衡。ubike
要能經濟實惠,就必須是固定通勤(本來就很熟悉站點),或者另外花時間查找站點。要
另外查找站點,就會犧牲便利性(站點APP的設計就是希望補這部份的不足)。而如果要
有可和機車比拼的便利性,現行定價可能在價格面就會比較沒有競爭力。
對於使用者而言,如果要比機車實惠,就是找站點,半小時內迅速還車,然後多走路,但
這樣便利性就會扣分。如果要和機車一樣方便,騎ubike的價格就不會很漂亮。而現行的
站點數還不夠多,如果要做到「最後一哩路」通常是甲租甲還的使用模式,但甲租甲還的
使用模式以現在的計費方式會很貴,所以也無法達到實惠的目標。
所以,以現行的「正確使用方式」頂多就是達成營造環保形象和提昇市民滿意度,很難達
到「減少汽機車使用」和「最後一哩路」的目的。
台灣的機車之所以會這麼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機車是基層人民最便利、經濟上又負擔得
起的交通工具。減少汽機車使用,唯一的方式就是讓搭乘大眾運輸成為便利又經濟實惠的
選項。
如果「環保」的論述經常和「犧牲的精神」綁在一起,最後就會變成一種只有特定階級才
能從事的活動。
例如近年就會看到一些希望別人少騎機車的論述是:騎機車很不環保,有空污又有噪音,
現在公車捷運都很方便啊,還有ubike可以接駁,幹嘛還騎機車。或者更進一步,政府直
接用政策工具提高騎機車的成本(例如減少停車空間、停車全面收費、提高收費等),讓
騎機車變得越來越貴。
在大眾運輸系統沒有很完善的前提下,去形塑環保愛地球就要少騎機車的論述,甚至直接
用公權力抬高價格,只是在墊高基層人民生活成本,我認為這是很階級的,而且最終會導
致騎機車的污名化,但無助於解決問題。
回到ubike。按照「正確使用方式」,大部分的情況,只要是超過半小時以上的使用,騎
機車都是有相同的便利性(甚至比較便利)而且比較經濟的選擇。而在不熟站點的情況下
,還是會有很多人選擇騎車。
公共運輸的問題很複雜,最後一哩路一直連不起來,也不是ubike單一一項交通工具的責
任。但,若要維持現行的ubike計費機制,就拿掉ubike「減少汽機車使用」「最後一哩路
」的政策重擔,另外想辦法用小巴路網填充最後一哩路吧。
最後,好像有人對我提到計程車的事情很在意。其實ubike現行的價格設計機制,就是要
篩選掉像我今天這樣的使用行為。服務提供者用定價機制篩選客人,客人依照CP值選擇使
用何種服務,應該是滿理性的經濟選擇。趕時間無法找站點的人,必須甲租甲還的人,就
騎機車或搭計程車;熟站點或者願意找站點還車後再自己走最後一哩路,就選擇ubike。
這就是現行定價機制會導致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