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蔡英文演講內容進行判斷
1.凡重提九二共識、並正視九二共識者
一律判定為「偏統議題」
2.凡強調台灣主體價值,甚或提到兩岸為兩國關係,
一律判定為「偏獨議題」
3.凡是同時提到上面兩者,雖則然有些精神錯亂,
但仍為可能選項,開3.
4.若未提到任何兩岸議題,則開4.
5.這是某板主要求加入的趣味選項,若蔡英文就職當天全程穿裙子
參與演說。則優先開選項5
========
範例:
2000總統就職演說:
由於一再提出
「 台灣站起來,展現著理性的堅持和民主的信仰。
台灣站起來,代表著人民的自信和國家的尊嚴。
台灣站起來,象徵著希望的追求和夢想的實現。」
並隻字未提九二共識,因此判定為「偏獨」
2004總統就職
幾乎全文(尤其第二段)都在講台灣價值,例如提到:
「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是台灣這一塊土地上最美好完整
的圖像,沒有本土和外來之分,也沒有少數和多數之別
,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應該是一個命運相同、榮辱與共
的整數。」
全文未提到九二共識,因此判定為「偏獨」
=======
2008總統就職演說
提到了「一九九二年,兩岸曾經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
,隨後並完成多次協商,促成兩岸關係順利的發展。英九在
此重申,我們今後將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
恢復協商,」
因此判定為「偏統」
2012年總統就職演說
提到「
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而我們所說的「一中」,當然就是中華民國。依據憲法,中華民國領
土主權涵蓋台灣與大陸,目前政府的統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
換言之,二十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
顯然為「偏統」選項
大致上是這樣標準,若到時候有爭議,歡迎大家進行討論,板主群
也會在討論後做出決議
當然若是選項4,5,就不需要多討論了
沒提92共識 但說92精神或事實 沒提兩國 但通篇兩岸勒 你的選項太不具體了...
92精神就是「一個中國」應該沒有其他表述方式了吧?
有說92事實就算有提吧 當然要看前後文有沒有否定詞彙這篇已經舉出四篇總統演說的判定 若還有例外歡迎補充
你說有 但到時有人吵說是維持現狀 非統非獨又有提到兩岸議題 怎麼辦?
你現在說了算 到時吵起來就不是現在講的如此容易了...
恩 這樣吧 封盤前大家覺得爭議太大就退回賭盤 我個人看了幾篇總統演講講稿 統獨都蠻分明 因此開賭盤 本屬娛樂但若真的搞到爭論不休 就只能收起賭盤了..
其實我是想看大家一直嫌小英轉彎 到時會不會講九二共識
作者:
APM99 (血統純正台北人)
2016-04-27 01:29:00肯定開5阿...
作者:
yisdl 2016-04-27 01:46:00這個賭盤蠻難開的 很難具體化
作者:
APM99 (血統純正台北人)
2016-04-27 01:47:002是肯定會提到的阿 1就不一定了
作者:
McCain (長髮馬尾控)
2016-04-27 02:06:00我猜蔡會強調維持現狀 但不提九二共識
作者:
APM99 (血統純正台北人)
2016-04-27 02:36:00我們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 概括承受
作者:
kabor 2016-04-27 03:03:00一個中國對蔡英文的內心思想算一致?還是有其他內心os?
作者:
richjf (jeff)
2016-04-27 03:20:00感覺開3的機會也不少...一堆混亂等級的.
作者:
nnkj (井上吃雞)
2016-04-27 07:36:00如果沒講九二共識 而是講九二精神 九二會談 九二歷史....如果講 維護中華民國憲法體制或精神 算1還是2?
有肯定、贊成92(一個中國) 無論精神或啥 都算1
作者:
JCC (JCC )
2016-04-27 10:27:00提九二共識不存在呢?或講"1992年的那個協議"或講"那個協議"?
作者:
arrfu (觀光客)
2016-04-27 11:35:00如果說,92有會談的事實,但沒有作成共識,也開1?不對吧…
作者:
Cigol (失去左手的荊無命)
2016-04-27 13:55:00一個公平的賭盤應該所有人都同意開哪個選項,這種解讀內容的賭盤很難做到公平。根本不適合拿來開賭盤。還不如賭有沒有提到「九二共識」,有講到這四個字就開1,不管內容是啥。有提到「台灣主權」就開2,都提或都沒提就開3,4。這樣只要搜尋演說稿有沒有出現這幾個字就能開盤,不需解讀,沒有爭議。要解讀自己開討論串
作者:
Miule (Miule)
2016-04-27 23:36:00判斷基準必須是可以客觀認定的才能把爭議減到最小
感謝大家意見 簡單來說我們會直接先用搜尋法找「九二」有且肯定的話 那大概就是會開1 有提台灣主權大概就是開3很難又提九二又提兩國吧....總之很多不確定性不過依照目前賭盤 大家基本上都認為不會談九二共識 囧剛經過討論,我們還會用提「九二共識或任何同義詞」次數當參考依據,當然或還有爭議,到時就看評論和中國反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