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網址:
http://www.peoplenews.tw/news/a80c5ae2-2170-4f26-b8a2-ddc9e6b1d518
2.新聞來源︰
民報
3.新聞內容︰
吳寶春:不把中國巿場看成全世界 只想把全世界帶來台灣
「中國巿場雖然有13億,但全世界有70多億,我不會把眼光只看在中國。」2010年奪下
法國世界麵包個人大師賽冠軍後,「吳寶春」三個字成了華人世界麵包的第一品牌,他不
諱言,這些年來,一直有人邀他到中國開店,有中資、也有台商,願意捧著鈔票投資他,
但他至今仍不為所動。
吳寶春心裡有一塊很深的「台灣情結」和「為國爭光」的使命。他開玩笑說:「或許也是
因為受『洗腦』教育的影響吧!」生在屏東縣內埔鄉龍泉村的赤貧家庭,從小沒有什麼娛
樂,有時到屏東巿眷村看軍方播放的免費電影,就是最高級的享受,「我不知道看了多少
遍《英烈千秋》,每個畫面到現在都還很清晰,最後日本人向為國捐軀的張自忠將軍敬禮
的畫面,每看一次、雞皮疙瘩就起一次。」
《英烈千秋》種下他心底為國爭光的種籽
他心裡的台灣「很大」。他的二姊很早嫁人,就是嫁給人們口中的「老芋仔」、退伍軍人
,「早年我們家窮,我的二姊夫對我們一家人非常照顧,到現在我們都很親近,所以我心
裡是沒有什麼『本省人』、『外省人』之分,大家都是一家人,應該一起為這塊土地努力
。」
挑戰法國、日本的麵包師傅,去世界最高殿堂參賽,吳寶春不是要去「征服」世界,他心
底還有當年那個想學「張自忠將軍」讓國外人也服氣的小男孩兒單純、天真的想法。「揹
著國旗」、穿上「台灣代表隊」的制服,就讓他有莫名的感動。
「其實,我現在是不愁吃穿,可以花錢去享受,不必為生活和生存煩惱,反而更讓我感受
到:『人生不是只有錢就好。』我們可以用錢,做些什麼呢?」吳寶春說。
從拿到大奬到現在已六年,除了起家的高雄本店、台北松菸店,今年年底才要在台中七期
開第三家分店,對於「商業模式」的營利機制,這個展店速度簡直是龜速了。而當中,不
只是中國巿場頻頻向他招手,香港、新加坡、甚至美國的邀約也不斷,「但我思考,如果
我要走出去海外,我要代表的不是『吳寶春』、而是『台灣』,我想要把台灣的農產品一
起帶出去,所以要更仔細思考。」這是吳寶春不輕易「走出台灣」的考量。
希望創造出各國人專程來台灣朝聖的麵包店
所以他去唸EMBA、所以他想更充實自己,不只是追求麵包技術和工廠製作流程上的進步,
更想在品牌精神、創新服務中再去激盪、開創。
他的碩士論文以自己的吳寶春(麥方)店為案例,針對100多名喜愛麵包的人進行問卷調查
分析,發現人們對於「冠軍麵包店」的期待特別高,「過去我們傳統的麵包師傅可能直覺
:『這是不可能做到的。』現在,我和我們年輕的師傅、店裡的品牌顧問會一起去想:『
如何達到客戶的期待。』。」
他也常以此發想,在店內裡創造許多激勵員工的方法,營造一種「正面」的氛圍。像是晨
會時推動「讚美與反省時間」,鼓勵同事多多觀察別人、反省自己。還了請設計師以他冠
軍麵包「玫瑰荔枝」設計出的「荔枝卡」、取其諧音「勵志」之意,上面會寫下一些勵志
小語,再由他親筆簽名、發送給獎勵表現認真的同事,集卡還可以換得出國旅行的補助。
因為卡片太可愛了,十分搶手,但吳寶春強調:「這是內部員工專用、不對外提供。」
在吳寶春的心裡,最想達成的目標,是創造一個最富特色、無可替代的麵包店,像日本有
些店就開在偏遠鄉間,但人們就是為了能夠親自造訪而由世界各地去,「所以比起到國外
拓點、展店,我更希望有一天,全世界各國的人,會為了台灣在地作物製成的麵包和我們
的麵包店,特別造訪台灣,把全世界帶進來台灣,比起把吳寶春(麥方)店帶到國外,更具
挑戰性、更有意義。」
4.附註︰
看完我都想哭了 讓我想到烘培王裡東和馬的日本麵包
為土地和家園奉獻的心 希望從台灣出去的每一個人在做任何一件事
的同時都能想起這樣的精神
這也是蔡英文一再強調的一點 提升台灣產業品質 不走costdown削價競爭這種向下沉淪的路
可太多的親中者滿腦子就只有GDP導向
好像忘了不論GDP在漂亮 在這個廣大的世界 所有一切皆是以人為本
GDP當然也關乎著全體國民的能否豐衣足食 但就好像吳寶春說的一樣
錢夠用就好了 人生不是只有錢就好 我們可以用錢 做些什麼呢?
但現在太多太多人 好像認為錢多賺一點 好像只要越多就一定越好一樣
卻完全不懂得回饋社會 有時候社會上那麼多的人遭遇著貧窮與不幸
但貪婪的財團與政府卻總是打著衝GDP是為了人民的幸福這樣的口號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很哭 看看那些貧窮 吃都吃不飽的人
因為你們薪水太低而必須兼職的人 因為工作忙碌而無法陪伴家人的人
吃不飽 穿不暖 一輩子庸庸碌碌 連好不容易存錢出國玩還有可能被敵國濫捕濫訟
出國比賽還要被踐踏尊嚴
我真的不懂啊 這個國民黨政府到底希望明不明白治理國家是怎麼回事
參與政治又是怎麼一回事 我覺得他們真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