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醫療環境正在慢慢崩解,問題或許可從健保制度開始追溯,
1995年3月1日全民健保實施後,確實落實了「人人有保險、處處有病看」,
但隨著醫療資源被濫用,醫療花費高於保費收入,為避免虧損,
健保局實施了諸多節流的措施,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2001年的總額支付制度。
1.總額制度「緊箍咒」
所謂總額預算支付制度,是指政府預先訂定年度預算,
以涵蓋一年內所提供醫療服務費用。並且由上而下的分配預算,
以確保保險財務平衡的制度。
在總額制度的「緊箍咒」下,為了搶食有限的醫療資源,
市場中只剩下有能力可以降低成本的財團大型醫院才能生存下去,
地區醫療瓦解,輕重疾病都湧進大型醫院,造成急診體系瀕臨崩解。
2.健保核刪讓醫生做白工?
為了維持健保財務,政府透過事後核刪,限縮醫療給付,
很有名的例子為花蓮門諾醫院的吳靜芬醫師,
在去年使用困難的心導管技術將病人從鬼門關前恩恩救回來,
結果過了幾個月,一萬多元的處置費用被核刪,醫院和醫事人員白做工一場。
醫勞盟2014年4月針對全台1100多名醫師進行調查,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核刪制度必須修正,
其中55%贊成「審查者必須具名以示負責」,另有45%支持「取消核刪」。
3.健保點數打折:心臟按摩比腳底按摩還便宜?
而健保點數打折扣也是個嚴重問題,醫師蔡依澄就談到過:
「到 2002 年總額實施後,(健保點數)從一點一元,到今天打九折、八折都很常見。
想想,塞爆全台灣百貨公司的週年慶,滿五千送五百,也不過九折,台灣的醫療給付,
竟然全年都九折,八折的還常常遇得到。」
2012年新光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張志華等人發起的「搶救急診室」臉書公佈數據表示,
每對病患做一次「氣管內管插管」和「心肺復甦術30分鐘」,健保只給付2792點,
且這點數還會被打折扣,換算下來根本不到3000元台幣;
相較之下,微整形一次至少萬元起跳,差距這麼大,難怪大家都會往醫美跑。
醫勞盟也在臉書轉貼網友文章表示,「心臟按摩,居然比腳底按摩還便宜?」、
「氣管插管,比水電工通水管還少錢?」痛批台灣的健保制度太血汗。
4.刪減藥價導致缺藥潮
另外,健保對於藥價的刪減導致許多藥品的價格已經比糖果還便宜,
甚至讓某些藥廠放棄臺灣,據報導,食藥署缺藥通報顯示,
從2011年的12件到2014年128件缺藥通報,4年暴增10倍,
這被形容是20年來最嚴重的一次缺藥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健保砍藥價,
使得部分藥廠紛紛停產。
5.血汗醫院、五大皆空
除此之外,總額制度限制下,醫院為了賺錢,開始cost down,
成了血汗醫院,造成「五大皆空」(「內外婦兒急」),
國家衛生研究院2014年評估指出,在維持目前工時的情形下,
到2022年時內科醫生將會是最短缺的,其次是外科、急診、婦科及兒科,
短缺的人數分別為內科醫師將會有3099至3788個人力短缺、
外科醫師短缺1044至1519人、急診室醫師人力缺700餘人、
婦產科醫師空缺46至216人,兒科醫生則輕微短缺。
醫師公會理事長、立委蘇清泉23日質詢勞動部長時表示,
現在住院醫師上班及值班時間加總一周達88小時,
「非人的生活,很辛苦」,他一再要求,應效法新加坡、香港,
一周工時降為66或68小時,但卻要等到8年後。
護士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醫勞盟「全台護病比大調查」顯示,
台灣的護病比根本爆量,醫學中心的內外科病房甚至可達1:16。
醫勞盟表示,根據歐洲的統計,最佳護病比是 1 比 6,
也就是每一位護理師最多照顧 6 位病人,之後每增加一名患者,
病人 30 天內死亡的機率就會增加 7%。在台灣這樣惡劣的勞動環境下,
不僅使護士過勞,更影響病人安全。
6.醫糾嚇跑了醫生?
另外,醫療糾紛也是目前醫療崩壞的核心問題之一,
根據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統計,醫療糾紛件數從1987年的145件,
逐年上升到2012年的534件,柯文哲2012年曾說過,「開刀的風險比搭飛機風險高」,
醫療糾紛嚇跑了醫師,這也是五大皆空根源。
7.醫療人球?
近年來政府試圖改革健保「論量計酬」的窘境,
又推出DRG(診斷關聯群)、「論人計酬」等制度,
可是伴隨的卻是精明的醫院可能視老、弱、殘成為燙手山芋,治療成功率低、
併發症風險高的疾病也被列為拒絕往來戶,部分病人成為了「醫療人球」。
出處:
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1535
其他:
搭著健保.醫療等議題
重新轉錄
有興趣的自行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