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708000870-260301
2.新聞來源︰
中國時報
3.新聞內容︰
課綱影響下一代 去大陸說出國
遊走兩岸已20年的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理事長徐正文,以家長身分看課綱對下一代的影響,語重心長指出,「欲亡其國,先亡其史」,過去從教科書上讀得到的「十大建設」、「三七五減租」,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二二八」和「白色恐怖」;銘傳大學大陸教育交流處長劉廣華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論點指出,課綱本就是國族建構的重要手法,影響不在話下。
徐正文身為3個孩子的家長,3個孩子分別是大學、初中升高中、幼稚園升小一的階段,因此明顯感受到課綱變化在家庭中的影響:自己去大陸時,孩子卻說我是出國;過去講日據,現在孩子卻說是日治;過去談到對岸多稱「大陸」,現在則被洗腦說「中國」。
徐正文更感慨的是,在現行的課綱之下,台灣人、原住民抗日的歷史被抹殺,「我們的孩子竟不知蔣渭水或霧社事件!」
劉廣華則指出,談教育政策或課綱,其實都是在凝聚國族的建構,台灣的新生代認知是「中華民族」或是「台灣民族」,課綱自然有至關重要的影響;誠如政策上將身分證的籍貫改為出生地,「我40歲前知道我是安徽宿縣人,後來變基隆人,而我們的下一代,就只知道出生地了。」
現在的鄉土教育同樣形塑和推進了去中國化的程度,「我的孩子現在去大陸說出國」,劉廣華表示,這就是概念轉變的明顯案例。
是否有機會扭轉目前課綱所形塑的國族認同?劉廣華指出,交流是最重要的,「小時候我常問父親『共匪』長什麼樣?」透過交流才會發現認知的盲點;此外,若政策上無法著手,亦可透過非政府組織等,讓兩岸交流更扎實。
徐正文則指出,陸生會是「拉起兩岸小手的人」,台灣應更友善對待,讓「同父異母」的兩岸,彼此更包容。
(旺報)
4.附註︰
兩岸血濃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