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http://www.storm.mg/article/139715
臺灣海軍「金江艦」於7月1日在左營軍港「誤射」一枚雄三飛彈,在澎湖海域擊中一艘
臺灣籍漁船。事發當日,正值中共成立九十五周年黨慶,挑釁意味十足。對此,大陸方
面僅透過「國臺辦」表達關切。在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陷入停擺
的當前,中國大陸方面對此事的處理可謂相當冷靜克制。7月12南海仲裁案結果宣佈在即
,國際局勢波詭雲譎,臺海的軍事事件緣何未能引發緊張態勢,值得深思。
臺海淪為干擾南海的戰略配角
過去,臺海問題一直在中美關係中佔據重要地位,是雙方關係的核心和敏感問題。作為
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一環,臺灣一直是美國用於牽制中國的戰略籌碼。自國共內戰全面
爆發、國民黨敗退臺灣以來,先後爆發過6次重大的臺海危機,對中國的和平與發展產生
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在臺海問題方面,中國大陸一直處在被動局面,這表現在臺海風吹草動就能牽動北京敏
感神經。這種敏感源自缺乏主動的控局能力,只能通過條件反射式的應激反應來彰顯決
心,以此達到戰略嚇阻的效果。但頻繁產生這種應激反應也加劇了中國大陸在臺海問題
上的被動。
這種被動局面隨著中國大陸逐步實現對南海的控制而發生了扭轉。中國自2014年2月開始
在南海6座島礁上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填海造礁活動,興建了3座機場,並部署了軍
事雷達、戰鬥機和反導系統等軍事設施,加快全面和絕對控制南海的步伐。這不僅使中
美之間的對立焦點從臺海轉移到南海,而且使得臺海問題自此有瞭解決的新的突破口。
臺海問題,已經由中美矛盾的核心主角,淪為了從屬於南海問題的戰略配角。而臺灣問
題作為過去遏制中國大陸的主要籌碼,在發生這種轉換之後,開啟了其干擾南海戰略新
角色。
雄三「誤射」事件,僅僅是操作不當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如果他是一場精心的安排,其
背後的目的正是對臺海角色和其干擾能力的一次測試和檢驗。倘若中國大陸,還是和過
去一樣採取條件反射式的應激反應,對臺灣文攻武嚇,那就證明臺海依然是中國大陸最
關切的核心,南海戰略徒有虛表,所謂的戰略扭轉並沒有發生;或即便南海戰略初步成
型,也極易受到臺海危機的幹擾而悉數崩殂、毀於一旦。
正因如此,在南海取代臺海成為核心問題之後,臺海淪為了戰略配角,而這個戰略配角
的首要任務,就是對中國大陸的南海戰略進行干擾,打亂其戰略部署,包括引誘其在不
恰當的時間點,再次捲入一場嚴重的臺海危機之中。
武統臺灣是戰略陷阱
雖然中國大陸一直宣稱不放棄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但這僅是其使用其他手段解決臺
灣問題的保障,而非首先或必然的選項。正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攻城」,
只有在「伐謀」和「伐交」都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攻城才就是不得已的選擇;而沒有
「攻城」的實力做保障,也斷沒有「伐謀」與「伐交」的基礎與可能。在當前,完全可
以用「伐謀」的手段去解決臺灣問題,臺海問題沒有緊迫性且會對其他核心問題上的「
伐謀」產生嚴重幹擾的情況下,貿然「攻城」等於陷入巨大的戰略陷阱。
「攻城」代價,不僅在於「攻城」時所要付出的戰爭成本,更在於「攻城」後要付出的
佔領成本。尤其對於臺灣這樣的海外孤城,極易受到外部孤立造成困局。不僅如此,佔
領軍還要面對並不服從的所謂「天然獨」的維穩壓力。因此,武統臺灣意味著巨大的戰
略消耗,而付出如此巨大的消耗代價,換取得戰略利益卻乏善可陳。
武力手段作為「攻城」手段,是一種實力基礎和戰略保障,而何時需要動用這「再次」
的手段,則需視局勢發展的需要。何時動武、如何動武,在戰略被動已經被扭轉的今天
,其主動權早已在中國大陸手中,沒有戰略對手與臺灣當局有置喙的空間了。「不放棄
武力」但「不輕易使用武力」,就是這種戰略態勢的最佳詮釋。
臺海問題可南海解決
在南海仲裁結果即將宣佈、國際局勢一觸即發之際,臺海作為南海戰略的幹擾因素,存
在再度激化的可能。如果臺灣當局配合域外勢力,製造臺海危機,中國大陸方面為避免
對方干擾成功而掉入武統陷阱,可選擇在南海解決臺海問題。
具體做法是解放軍奪取以太平島為代表的臺當局所控離島,徹底孤立臺灣本島,輔助以
經濟貿易制裁,形成圍而不攻的戰略局面。被孤立的臺灣,將成為域外勢力巨大的戰略
負擔。救援,則造成其嚴重的戰略消耗;放棄,則又會嚴重損害其戰略利益。
即使美軍選擇介入兩岸戰爭,大陸方面也可以將主戰場選在南海而非臺海。除非美國選
擇與中國進行一場全面戰爭,否則大陸方面憑藉自己在南海的軍事基礎和主場優勢以逸
待勞,在南海局部戰爭中握有較高勝算。而經濟和資源陷入嚴重孤立的臺灣,極很可能
會從內部坍塌,從而達到不攻自破的效果。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畢業於浙江大學。長於兩岸問題、臺海局勢、國際問題,長期致
力於研究東亞民族史、近代中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