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歐巴馬給繼任者的信:美國經濟有4大結構性

作者: nike00000000 (總動員的進步,提升人類S)   2016-10-13 01:31:09
標題:
歐巴馬給繼任者的信:美國經濟有4大結構性挑戰
內容:
當美國總統大選,陷在各種扒糞的泥沼,各方幾乎都輕忽了國家方向與政策的檢視,歐巴
馬親自撰文給《經濟學人》,談「美國經濟的4大改革」,新的美國總統繼任者,終究要
面臨的挑戰將左右美國接下來的發展與繁榮。《天下雜誌》與《經濟學人》同步刊登。
這些日子人們都在問我:美國政治怎麼了?一個得利於移民、貿易和科技創新的國家,為
何突然長出反移民、反創新的保護主義?為什麼有人擁抱民粹主義,承諾回到一個不可能
回復,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根本不存在的過去?
確實,美國人對全球化、移民、與科技都產生了焦慮,表現在對國際組織、貿易協定和移
民的質疑。從英國脫歐公投和世界各地民粹政黨興起也可看出。
這情緒背後不是經濟因素。一些美國人反移民、反穆斯林和反難民情緒,與本土主義相呼
應,例如1798年的「外國人與煽動法案」,以及20世紀初的反亞洲情緒。有人宣稱只要把
威脅美國的力量控制住,就能恢復過往榮耀,美國已經克服了這些想法往前走。
然而,過去數十年生產力成長趨緩和不平等加劇,導致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成長放緩。太多
人窮其一生在金融業把錢在全世界轉來轉去,而不是應用在實體經濟創新。
儘管如此,資本主義是我們已知的、繁榮與機會的最大推動力。
過去25年,極端貧困人口比例從近4成下降到1成以下。去年,美國家庭締造了最快的收入
成長記錄,貧窮率下降比60年代以來任何時候都快。如果沒有全球化和科技創新,這是不
可能的。
這是現在的矛盾:世界比以往更繁榮,但卻充滿不安。我們可以選擇回到舊的、封閉的經
濟體,或是向前邁進,正視全球化可能帶來不平等,同時致力使全球經濟造福所有人而不
僅是頂端。
1比99的世界無法持續
追求利潤是股強大力量,但卻不會帶來共享的繁榮。放任的市場可能會失敗,企業會以壟
斷和尋租極大化利潤,或將成本外部化。
再者,一個少數人把持、對多數人不負責的資本主義,是一大威脅。一個由1%的人控制9
9%的世界不會穩定。
執政是場接力賽,那麼我的繼任者該往哪兒去?
讓美國人重拾對經濟信心,有4個主要結構性挑戰:提高生產力成長、消弭不平等、確保
每個想工作的人有工作,並建立韌性經濟。
恢復經濟活力
近年來科技進展神速,包括網路、人工智慧、機器人、能源效率提高,但並未大幅提高生
產效率。過去十年,美國在七大工業國中有最快的生產力成長,但幾乎所有已開發國成長
都放緩。如果經濟停止成長,無論怎麼分配,我們都無法改善人們的生活。
生產力下降主因是公共和民間投資短缺,原因在金融海嘯後遺症,以及自我設限。反稅收
意識形態導致公共資金斷炊、為了怕舉債而把基礎設施支出留給下一代,以及兩黨惡鬥讓
基礎工程裹足不前。
我們可以改革企業稅制幫助投資創新,降低法定稅率,利用公共投資進行基礎研究。投資
教育有助經濟成長,更能確保創造出的財富由大家共享,包括幼兒教育、降低大學學費和
擴大職業培訓。
另個重點是在全球競爭制定貿易規則。國際貿易對經濟的幫助遠超過傷害。根據經濟顧問
委員會報告,有出口的美國公司工資比沒有出口的高出18%。因此,我將繼續推動跨太平
洋夥伴協定(TPP),並與歐盟締結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這將為工人
和企業提供公平競爭。
消弭不平等
第2,多數已開發國不平等都惡化。美國在1979年,前1%家庭收入佔全國稅後收入7%。
在2007年,這數字達到17%。
不平等惡化有許多原因:科技,教育,全球化,工會衰退和最低工資下降。這都沒錯,但
價值觀變化也是重要原因。過去企業高管和勞工之間的薪酬差異受到各種力量(教會、學
校與公民組織)的約束,執行長的收入是普通員工的20到30倍,現在的差距是250倍以上

當貧富差距縮小、成長為多數人共享,經濟更成功。在不平等嚴重的國家,成長脆弱、經
濟衰退頻繁。財富集中在頂端,讓推動市場經濟的消費支出減少。
美國證明了改變是可能的。在2015年,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成長大於頂端家庭。到2017年,
家庭收入分配底部1/5的收入將比我上任前提高18%。同時,頂端1%家庭現在付更多的稅
,所有其他家庭也得到更多分配。
我們要更積極扭轉不平等。工會應發揮關鍵作用,幫助工人爭取權益,提高最低工資、限
制高收入家庭減稅、讓學生念得起大學、男女同工同酬。
第3,每個人都有工作機會。然而美國勞動參與率長期下降。1953年,只有3%的25至54歲
男性失業,現在是12%。非自願失業和健康和死亡率有關,也與藥物濫用、自殺率高度相
關。
政府可以提供工資保險,讓勞工收入維持一定水平。帶薪休假、保障病假與兒童托育服務
,將為勞工與雇主增加彈性。
最後,金融海嘯證明了我們需要更具韌性的經濟,以及制定規則防止系統性失敗和確保公
平競爭。
金融海嘯後的改革使金融體系穩定,降低對短期資金依賴。我們創建了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即便如此,影子銀行仍然存在脆弱性,住房金融體系也急需改革。
財政政策必須發揮更大作用;貨幣政策不該承擔穩定經濟的全責。我的團隊在2009年至201
2年期間通過的法案提供了1.4兆美元的經濟活水,但國會以債務違約為由而過早迫使經濟
緊縮。繼任者不該再為了緊急措施而焦頭爛額。政府的任務除了維持財政紀律,還包括在
必要時擴大對經濟支持。
最後,永續發展需要面對氣候變化。過去五年,經濟成長和減碳不再是平行線,美國經濟
在成長11%同時,能源部門碳排減少了6%。美國推動巴黎氣候協議,是為後代拯救地球
的最好機會。
對未來的希望
美國的政治制度可能令人沮喪,但它是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源泉。過去8年也應該給世界帶
來希望。儘管面對各種分裂,但第2次大蕭條並未發生。
我們有更持久、成長的經濟。自2010年以來,私部門新增1500萬個就業機會;貧窮減少,
不平等開始逆轉; 2千多萬美國人有健保;每年赤字減少近3/4。
我們為將來奠定穩固基礎。未來的經濟不僅是永續成長的,更是共享的。為實現這目標,
美國必須繼續與所有國家合作,為世代公民創造更強大繁榮的經濟。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739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