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會力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但相關部會的說明幾乎不知所云;閣揆林全被迫站
上第一線,親自說明這項總投資近九千億元、八年才能完成的大計畫。各部會說不清這些
計畫,除凸顯許多建設係倉促上馬,也缺乏嚴謹的可行性評估。外界更質疑,這些建設所
費不貲,主要在為明年縣市長選舉「綁樁」,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效果卻有限。
檢視政府歷年推動的重大經建計畫,至今讓人民念茲在茲並感到受用無窮的,首推一九七
○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十大建設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中正機場、大煉鋼廠
、石化工業,除奠定了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也厚植了產業競爭的實力,是真正的「前瞻
」。其後,歷任主政者又推出十二項建設、十四項建設、六年國建、新十大建設與愛台十
二項建設等,幾皆以十大建設為樣板,著眼於解決不同時代的需要;然而,愈到後期卻愈
見瑣碎而短視,逐漸失落了宏觀開闊的視野。
舉例而言,八○年代後期推動的「十四項建設」,不少項目要到九○年代的「六年國建」
中才得以落實,如台北捷運、高速鐵路的興建,全民健保的實施,光電和生技等產業的起
步均是如此。陳水扁時代的「新十大建設」雖撒下大錢,但多數項目都以失敗告終。例如
,五年五百億的頂尖大學計畫,最後卻只驗收了大學排名的下滑;高雄洲際貨櫃中心的興
建,則見證了高雄港的衰退;汙水下水道未見進展,平地水庫海水淡化廠無疾而終,僅興
建了數條東西向快速道路值得一提。
馬政府的「愛台十二項建設」,重新包裝了各類交通及產業建設,並加入了區域平衡、防
洪治水及農村建設等概念。但由於過度講究區域資源的平均分配,缺乏令人眼睛一亮的重
點,難免淪為散槍打鳥,成果並不顯著。最近蔡政府推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則又等
而下之,快速拼湊出一堆未經仔細評估的計畫,且偏私地將大部分經費分配給綠營執政縣
市,除了發展綠能的著墨,實看不出推動台灣未來發展的動力。如此耗費龐大卻屬於地方
性質的建設,名之為「前瞻」,未免浮誇。
拿前瞻基礎建設與十大建設相比,不論在雄心壯志、前瞻性、基礎關連性、或可行性都望
塵莫及,更遑論為國家開拓發展新局。林全曾任財政部長,他對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說明
偏重在財務面,宣稱他會嚴守「財政紀律」,未來八年平均每年總預算與特別預算總額仍
受公債法十五%的流量限制,存量也會維持在目前的卅四.六%水準;其計畫目標,在每
年增加○.七%的GDP成長。但經建計畫不只要看財源,更要看執行力;該計畫長達八
年,一旦閣揆異動,接任者若輕率以赴或大肆舉債,誰能保證執行成果?誰又能保證不債
留子孫?
在投資效益方面,行政院評估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可帶動一.七兆元的民間投資,尤以數位
與綠能兩項為最;然而,其間並看不出與台灣現有優勢產業結合的橋梁。儘管林全保證,
三到四年後,綠能等產業發展會出現「爆炸性」的成果;但國內不少企業家警告,其間思
維其實與國內當前的產業發展現狀是脫鉤的,光靠綠能與數位,不可能推動台灣產業轉型
。央行總裁彭淮南也提醒,以財政手段推動公共建設,應以推動「高品質」的基礎建設為
優先,言下語重心長,應是意有所指。
近年台灣經濟面臨「產業轉型不順」及「民間投資熄火」的雙重夾擊,我們確實需要推動
具有前瞻性的基礎建設。然而,國家有限的資源必須用在關鍵節點,以具有最佳帶動效果
、具有真正的未來瞻矚者為優先,而不能胡亂撒錢。如果隨意讓計畫倉促上陣,「前瞻」
變押寶,「基礎」變綁樁,國人豈能接受這近九千億元的豪賭?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2363759
國民黨至少推動過十大建設 讓台灣經濟脫胎換骨 擠身先進國家之林
請問資進黨對台灣有過什麼貢獻?生雞蛋無 放雞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