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錯誤的想法
怎麼會用人口數當成劃分行政區的依據呢?人是會動的,又不是不動產固定在原地
不是因為日本時代人口如何分布造成日本如此規劃
而是日本如此規畫之後使得人口平均分配
就是二戰過後中華民國/國民黨/外省人政府將行政區切割得太細
並且因為外省人聚集在台北所以造成重北輕南
行政區重劃總有想解決的問題,有目的吧
問題就在人口過度集中在北部,思考如何解決這個亂象
結果你看到現狀就繼續依據人口分佈狀況劃分行政區,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人口分布不平均的問題也會繼續加深
台灣的城市只要看都市規劃、馬路大小,很明顯可以看出台北、台中、高雄市大城市
台北州、台中州、高雄州也應該以市區當成重點發展都市
而三個大都市所在州夾著的新竹州、台南州也個自有重點都市
當然發展的規模不像,也不需要跟三大都市一樣的規模
所以應該將科學園區集中在新竹、嘉義一代;雖然不是大都市,但是有科學園區
能夠讓這兩個州能夠得到相同的教育、醫療、接受資訊的水準
各州除了重點發展都市以外還要保留農村、大自然;絕對不要過度開發,影響農業發展
造成大自然被破壞的環保問題,也要避免人口過度集中影響生活品質
假如像你把北部的行政區切得更小,所有問題都更惡化
台灣現在的行政區已經很小了,所以距離很近的行政區為了搶政績,造成建設重複無效率
你居然把行政區切得更小,到時候為了搶政績,相同的建設到處都有,狀況更惡化
重北輕南造成工作機會不均,收入不均的問題早就該解決了;
依你的建議會讓人口繼續,甚至加速集中在北部,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深問題
不知道這樣的行政區畫分有甚麼意義?
不要忘了人是會移動的,當行政區劃分適當,政策、資源、產業分配適當
人是會跟著政策移動、搬家的
要思考如何依照地理位置分布分配行政區,並且引導人民移動到特定位置
讓台灣人口不過度集中,適度分配,提升生活品質;各行政區都有都市、鄉村、大自然
※ 引述《clausewitz (理論學家)》之銘言:
: ※ 引述《oftisa (oo)》之銘言:
: : 臺北市、臺北縣、基隆市、宜蘭縣本是一體;卻連臺北市、臺北縣都不合併
: : 居然還改制成新北市,繼續搶資源
: : 嘉義也一樣,嘉義市跟嘉義縣居然互不隸屬;嘉義市、臺北市都是飛地型行政區
: : 簡直莫名其妙
: : 臺灣的行政區早就該整合,恢復正常了
: : 臺北州(北基宜)、新竹州(桃竹苗)、台中州(中彰投)
: : 台南州(雲嘉南)、高雄州(高屏) 、澎湖州(澎金馬)
: : 花蓮州、台東州
: of大討論行政區域劃分的文很多,但我想提出反對意見。
: 首先我們先看台灣西部各縣市管轄的鄉鎮區總和,均不計入山地行政區:
: 新北市 28區
: 桃園市 12區
: 新竹縣 11鄉鎮市
: 苗栗縣 17鄉鎮市
: 台中市 28區
: 彰化縣 26鄉鎮市
: 雲林縣 20鄉鎮市
: 嘉義縣 17鄉鎮市
: 台南市 37區
: 高雄市 35區
: 屏東縣 25鄉鎮市
: 可以注意到北中南都有大量鄉鎮市區的劃分。這只要對照日治時期最後一次人口普
: 查的數據,即可得知為何會如此劃分:
: 台北州 114 萬人,三市九郡。
: 新竹州 78 萬人,一市八郡。
: 台中州 130 萬人,二市十一郡。
: 台南州 149 萬人,二市十郡。
: 高雄州 86 萬人,二市七郡。
: 可以知道行政區域的劃分,不能不考慮人口。因為必須要有足夠的稅金,才能支持
: 劃分設治。尤其在國土規劃長期失靈,南北人口嚴重失衡後,貿然重採五州制,只
: 會貧州愈貧,富州愈富。
: 再回頭注意到日治五州制的市郡劃分,可以很清楚看到,日本是以約十萬人做為劃
: 分市郡的標準。不但五州的幅員和人口相差有限,轄下市郡的人口也是,無怪乎是
: 台灣史上最合理的行政劃分。
: 因此現階段要再重劃分,應該要把握當年劃分的精神。先行規劃合理的人口數劃分
: 縣市,再重新按人口整併鄉鎮區。
: 因此我堅決反對重建台北州,那將使台北州長取得過大的權力。不但有可能造成州
: 長與總統的衝撞,更可能因為州長覬覦總統大位,而無心州政。
: 北北基,完全可以劃分為至少五個市:基隆、台北、永和新店、板橋中和、三重新
: 莊,甚至可以將台北市的外圍區,與新北市的區整合成新的市,如文山新店。將北
: 北基劃分成五個市,基隆七十萬人,其他都百萬人以上,足以自立,但不足為患。
: 市長只能用專心市政累積口碑,無法賣弄權術搞葉爾欽效應,才是市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