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聞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
http://mypaper.pchome.com.tw/mhchen0201/post/1371039110
2.新聞來源︰
2017/5/29(台灣時報專論)
3.新聞內容︰
近日有網友詢問,獨派與綠營有甚麼差別,事實上有很多人將獨派與綠營混在一
起,造成將長期來藍綠之爭看成統獨之爭,對於選票的估算因而出現嚴重的誤差
。綠營與獨派除了定義域(政治版圖的範圍)不同外,最初的出現地點也不同。
綠營相對的是藍營,獨派相對的就是統派,藍營與綠營加起來就是全國的政治版
圖,但獨派與統派只佔全國政治版圖一小部分而已。
中國國民黨政權佔領台灣初期,是實施殖民統治,其特色就是統治者族群與被統
治者族群不平等。那時候是黨國合一,中國國民黨就等於中華民國,政治意識比
較強烈的台灣人當然會對抗殖民統治,這些人就被中國國民黨政權當作政治犯。
當時要終結殖民統治的台灣人分成兩個系統,在國外的台灣人從事台獨運動,目
標是推翻外來政權,以消除殖民統治。在國內的人則推動民主運動,讓台灣人與
外來族群平等參政,使殖民統治自然消失。
外來政權的領導人蔣介石將「民主憲政」掛在嘴巴,事實上是實施獨裁統治,甚
至於從中國帶來的「中華民國憲法」,也被蔣介石的臨時條款凍結。外來政權既
然宣示「民主憲政」,總不能沒有選舉的樣板,所以獨裁政權開放了地方選舉,
不過中央政府則不開放,繼續由外來的獨裁政權實施殖民統治。地方選舉雖然也
是不公平選舉,還是有人與中國國民黨所推出來的候選人競爭,這些人被稱為黨
外人士。雖然中國國民黨以各種手段鎮壓,黨外勢力還是逐漸茁壯,後來黨外人
士組成民進黨。
因為民進黨的黨旗是綠色,因而民進黨及親近民進黨人士被統稱為綠營,如目前
的民進黨、台聯、時代力量等都屬綠營。相對的,中國國民黨的黨旗是藍色,所
以中國國民黨及親近該黨的被統稱為藍營,如目前的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
等。在獨裁統治年代,中國國民黨掌控所有政治資源,該黨佔盡優勢。黨外人士
的政治版圖從零開始,成長過程相當艱辛。
綠營就是早期民主運動的延續,至於要推翻中國國民黨政權的台獨運動早期是外
來政權的禁忌,不可能在台灣生存,因而在國外發展。在台灣政治民主化之後,
自然終結殖民統治,台獨運動也移轉回台灣,形成獨派勢力,剛開始其政治版圖
幾乎與綠營重疊,後來綠營的政治版圖快速成長,獨派的勢力與綠營比起來顯得
太小了。
全國的政治版圖分成藍綠兩大板塊,兩個政治版圖的選民會相互流動,因為影響
選民投票行為的因素是多元化的,其因素變動,就可能影響選民由藍轉綠或由綠
轉藍。統派及獨派的定義域則遠比藍綠的定義域小,而且統、獨兩者沒有交集,
成員也很難移轉,不像藍綠的政治版圖合起來就是全國的政治版圖,其成員也流
動頻繁。
獨派及統派完全是政治意識的對立,當然,獨派是綠營政治版圖的一部分,統派
也是藍營政治版圖的一部分。影響投票行為的因素是多元化,哪些因素為優先因
選舉人、候選人、政黨的不同而異。左右獨派及統派人士影響投票行為的因素是
以獨、統的立場為首選,其他的選民則不是。在藍、綠陣營的政治版圖內,所含
的統派人士及獨派人士屬政治意識的政治版圖,這兩塊都屬很小的版圖。其他的
版圖則相當大,但其成員很容易移轉。
根據民調,將近八成的台灣人認同台灣就是一個國家,一般人稱它為「天然獨」
,有很多人將「天然獨」與「台獨」畫上等號,這是很大的誤會。所謂「台獨」
,就是在諸多影響投票行為的因素中,以「台獨」主張為首選。「天然獨」則未
必,很多「天然獨」的朋友可以將選票投給由「統派」所主導的中國國民黨,「
台獨」份子就不可能。顯然的,「天然獨」並不等於「台獨」。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4.附註︰
非常精闢的論點,綠營不等於獨派,就跟綠營不等於挺同一樣,
天然獨也不等於獨派,就跟維持現狀也不等於統派一樣,
可是獨派的人總是認為自己代表綠營跟天然獨,然後講出很多錯誤的批評言論,
這是非常非常大的誤會。還是那句老話,搞不清楚狀況可以,
但你至少不要出來扯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