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栓口口聲聲說錢沾建設8800億以後會預算平衡
從總統開放民選後的歷史 一看就知道是在吹牛畫大餅
反正錢送進樁腳和財團口袋後 木栓很快就下台去當獨董 誰還管你八年後的事?
1.新聞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28000254-260209
2.新聞來源︰
工商時報
3.新聞內容︰
財政平衡的吹牛比賽
2017年05月28日 04:09 于國欽
1930年大蕭條初期,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著《致繁榮之道》(The Means to
Prosperity),主張以赤字預算擴大公共建設來提振經濟,他認為該以多年度預算平衡,
來修正年度預算平衡的僵固性。
■2005年底台灣最低稅負制三讀,並於次年上路,2007年申報時適用,而與此同時民進黨
政府所推動「五年五千億」特別預算也在2005年6月完成三讀。
我們的財政艱不艱困?政治人物在野時都說很艱困,一旦執政後卻認為舉債空間還大得很
,甚至還煞有其事的訂出哪一年會平衡,1990年代國民黨執政時聲言2000年要平衡,隨後
民進黨執政時也宣示2011年平衡。但何來平衡?吹牛而已。
財政平衡不是靠宣示,得有作為才行,也就是得有調整賦稅結構及政府支出的作為,才可
能讓財政收支趨於平衡。然而自1990年以來我們中央政府預算從未平衡過,決算雖有幾次
平衡,惟究其根本,全是拜證交稅超徵使然,並非有什麼偉大的財政作為。
財政平衡 運氣而已
舉例來說,1998年我們中央政府年度決算平衡了,還有些許賸餘,何故使然?是因收入比
預算來得多,是哪項收入多?是證交稅,這一年證交稅收近1,200億元,比前一年成長5成
,然而證交稅是「機會稅」,今年多、明年少,誰也料不準,如此的財政平衡,運氣而已
。
再如2000年民進黨執政時期,也曾在2006年、2007年的決算平衡了,這段豐功偉績經常是
他們津津樂道的,曾任財長的林全與曾任主計長的許璋瑤至今仍經常提及此事,但我們若
仔細翻閱那幾年的預算、決算、稅收統計之後,便會發現,這樣的平衡靠得依舊是機會稅
,而非財政作為。
2006年、2007年中央政府預算赤字仍達1,871億、1,396億,雖然期間最低稅負制已上路,
但估計稅收有限,因而仍得舉債度日,然而決算後卻意外平衡了,究其原因,依舊是證交
稅的功勞,2007年證交稅收近1,300億,創史上新高,由此可知,若非股市交易熱絡,帶
來意外的機會稅,我國財政哪來平衡?
然而,看了決算數平衡也不用太高興,因為我們中央政府的預算至少有三本帳,年度總預
算是其一也,這本帳平衡並不代表財政平衡,還得看另特別預算、非營業基金這兩本,先
不談非營業基金每年的舉債情況,僅併計特別預(決)算,我們的財政平衡便立即破功,
因為2006年、2007年正逢政府推動「五年五千億」擴大公共建設期間,每年特別預算都得
舉債千億,兩本帳併計後即可發現依舊是赤字連連,並沒有所謂的平衡。
維繫財政紀律 過於樂觀
1990年以來不論藍、綠執政,總是左手改善財政、右手揮霍支出,左手加稅、右手減稅,
甚至大開社福支票,因此左手的作為最後全被右手回收,稅收自然難以成長,賦稅負擔率
因而自1990年的20%一路降至民進黨政時期的12.2%、國民黨執政時期的12.3%,兩黨在
財政上的作為,半斤八兩,誰也沒資格笑誰,以此而言,我們的財政哪有平衡的可能?
林全在財長任內是想有些作為,也推了最低稅負制,然而台灣的財政問題自非即興式的改
革即可改善,更何況上述僅中央的財政困境而已,若再思及地方財政,那麼就更令人憂心
了。
林全表示,本次前瞻計畫以特別預算為之,是備而不用,果真哪一年超過歲出15%,兩三
年後可以再降下來,他對於維繫財政紀律有信心。然而,當年凱因斯提赤字預算時不也是
如此樂觀嗎?但人性貪婪,紀律之門一開,債務便如洪水猛獸,不可抑遏,近半世紀各國
財政潰堤,足堪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