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這篇順便整個評論一下前瞻的軌道建設。
※ 引述《iceonly (只有冰)》之銘言:
: 每次說到這個都想黑特ㄧ下胡粉,
: 現在台中的公車專用道和BRT時期就只差在站外打卡,
: 使用上面沒有任何差別。
: 現在台中人也是用BRT稱呼藍線,
: 對台中人來講BRT就是「一定會停在中港路/台灣大道上每個海豚月台的公車」,
: 外地人問說秋紅谷怎麼去只要回他說坐BRT就好了。
: 以前是如此現在也是。
: 結果總是會有胡粉嚷著改惡,
: 說什麼為了製造假象把很多條線擠上公車道然後縮減其它路,
: 阿擠上去就擠上去,BRT本身又沒影響,他們還是跑同樣的專用道。
: 然後號誌控制本來就沒實裝過更沒有什麼變得更不準時的問題。
: 當然說是優化也是自我感覺良好,就如同上面所講沒有差別,
: 他也應該把號誌控制弄好然後拉到海線,
: 但是批評他是改惡這點真的是無法理解。
首先回一下iceonly,林佳龍上來以後台中的公共運輸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往下沈淪,多
說無益,看一下公車使用統計數字就知道。在胡自強的那幾年,台中的公車搭乘人數每年
幾乎呈現線性上昇。林上來之後,公車搭乘人數和里程數就欲振乏力,甚至微幅下降。這
樣的大趨勢不變的話,台中公共運輸(包含捷運、輕軌、公車...)不管如何建,最後難
逃高雄的命運。
簡單來說,強要去區分公車和BRT就是外行說法。外行人只顧面子,不管自己有沒有搭乘
我沒有捷運就是欺負我,所以才會去爭論BRT到底是不是捷運。其實所有的公共運輸,包括
各種等級公車、輕軌、高架、地下(甚至U-Bike都算)...等等都只有一個目的,想辦法讓
你出了家門口能夠迅速又不要太貴地到達目的地。所以最核心的一個重點,就是你的路網
要夠密,能夠涵蓋許多人想去的大多數地方。所以許多替高捷辯護的人,不斷畫美麗的願
景 => 只要路網形成了,搭乘人數就會上昇。這個大原則基本上沒錯,我完全同意。
問題出在,怎樣才能在最短短的時間內把路網建設成功?
如果你通通要靠地下軌道+高架軌道把路網建成,那真的得等到地老天荒了。因為隨便一
條就上千億,建個五年才會好。假設你需要十條捷運來建構一個稍微完整的路網,你不可
能有那麼多錢十條同時動工。所以,一次建一條,花個五十年來建設,還算合理吧?那麼
這五十年中,你大概就有四十年在承受虧損。更何況,依照台灣少子化的趨勢,五十年後
全台灣大概剩下一千萬人,高雄剩下一百萬人口。
所以,你一定得用一些省錢的,又比較快速的運輸工具。
最省錢的當然是公車,然而它會和一般車輛一起塞在路上,所以有所謂公車專用道的想
法。如果覺得這樣還不夠,那可以給他建設專用的車站,而且改變收票方式,不要讓上
下車的時間拖太長(例如進站刷票而不是上車刷票)。還要再更進一步,就是紅綠燈管制
讓公車(至少是部分公車)可以有綠燈優惠。這樣的公車叫做什麼?就叫做BRT了。
現在台中被毀掉的,就是紅綠燈管制+收票方式+專用道被其他公車稀釋。另外,原本台中
的BRT還有好幾個路線在規劃中,林佳龍上來之後通通取消。
我不想爭論到底台中還有沒有BRT,前面已經講了,那是外行人才會關心的事情。我只關心
整個台中公共運輸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往下沈淪了。在BUS版我有定期整理一些數據,目
前看來是開始往下沈淪了。林佳龍還剩下兩年,是否能救回來,就看他的本事。
我不想爭論到底要不要建輕軌,因為老實說這爭議的答案根本顯而意見,對專業的人來說
完全沒有討論價值。對外行人來說,反正結果勝於一切,最後數據開出來好看,就給林佳
龍鼓鼓掌。若是數據難看,就咒他下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