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lovekurumi (褲落魔法使)》之銘言:
: 我只問一個問題
: 這些把文言文捧得跟寶一樣的老害
: 怎麼譴責的文章都不是用文言文寫?
: 這樣如何凝聚反抗共識?
: 自己在白話文風行的現代不會用文言文
: 卻要更現代的年輕人學文言文
: 一群廢物
張大春前幾天在他臉書有篇評論蠻中肯的:
====
關於文言與白話
不要說得太複雜,只一句話破題:文言、白話不是兩種文體,而是文字
蘊藏、涵攝意義的緊密程度有些區別罷了。客觀論之,也沒有文言更勝
於白話而優美這種事。請容我就兩個蘇軾作文、論文的語句當例子,你
看了就明白:蘊涵意義緊密雖然會產生美感——卻不盡然。
《苕溪漁隱叢話· 卷四十二》唐子西《語錄》云:
東坡詩敘事言簡而意盡,惠州有潭,潭有潛蛟,人未之信也。虎飲水其
上,蛟尾而食之,俄而浮骨水上,人方知之。東坡以十字道盡云:『潛
鱗有饑蛟,掉尾取渴虎。』言渴則知虎以飲水而召災,言饑則蛟食其肉
矣。
可是,另一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並非字面看起來緻密,就表示文句精美
;同樣是蘇東坡,還有一則記載。
《歷代詩餘· 卷五》引曾慥《高齋詞話》:少游自會稽入都見東坡。東
坡問作何詞,少游舉〖小樓連苑橫空,下窺繡轂雕鞍驟。〗 東坡曰:
〖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
秦觀的詞不美嗎?不好嗎?我們似乎也不能這麼說。蘇東坡的〖一個人
騎馬樓前過〗只有八個字,比〖小樓連苑橫空……〗少了五個字。這裡
說的不是什麼字句精簡,就有佳處;蘇東坡所以用大白話輕嘲秦觀者,
是認為他花了十三個字琢磨出來的得意之句,顯得詞費而意寡,換言之
:運斤斧、負山舟而斟酌出來的詞句,反倒是堆砌了、撲空了。
論者囂囂,討論文言、白話之優劣,還是應該回到字句承載意義的準確
性上精微較量才是。
====
還有一個近來流行的語言癌造句: 進行一個 OOXX 的動作. 我一直無法
理解為何不直接講 "請到這邊驗票", 而要說 "請到這邊進行一個驗票
的動作". 計較文白之爭, 不如想個方法矯正贅字連篇的語文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