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直接三連擊
看來2018 小英跟賴清難做了...
最近資進黨名嘴紛紛切割 賴清跟內閣
說內閣荒腔走板都是因為內閣的豬隊友們
再這樣切割下去 連2024都沒有瞜~
1.新聞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7255
2.新聞來源︰天下
3.新聞內容︰
蔡英文滿意度陡然直落,甚至被賴清德超越。儘管民調適逢「做功德」發酵,閣揆滿意度
卻仍罕見遠高於元首。若檢驗政府效能,經濟、空污與高房價,都是蔡政府民怨所在。
2016年的大選中,台灣出現三度政黨輪替,曾經陷入谷底的民進黨翻身再起,不但贏得總
統大選,更取得國會多數席次,開啟完全執政的新篇章,台灣也被視為民主政治漸趨成熟
的國家。
歷經將近2年的變革,人民如何評價民進黨及蔡政府?從《天下》最新出爐的國情調查中
,人民對總統蔡英文的不滿意度高達近七成,以39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最為不滿。雖然換黨
執政,但經濟競爭力和就業機會,仍是國人認為最該改善的項目。
因為對政黨支持度普遍偏低,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認為,政黨的形象普遍崩壞,讓2018
年即將到來的縣市長選舉更難預測。如此一來,可能會讓參選人淡化政黨色彩,強調個人
形象或政績表現,更有機會成為一場和民眾切身相關的選戰。
民進黨失去了年輕票倉
國情調查數據顯示,國人對執政邁入第二年的總統蔡英文表現並不滿意。當問到蔡英文的
表現時,不滿意者高達67.7%,遠高於滿意者的23.8%。以年齡區分,39歲以下年輕族群
的滿意度最低,又以30到39歲者最為不滿,高達71.6%。
若以區域來看,對蔡英文的不滿似乎不分藍綠縣市,藍營執政的新竹縣、南投縣,回答不
滿意者均超過九成,而綠營執政的基隆市、新竹市也飆破八成五,南部縣市以嘉義市最高
,其次為高雄市。
「年輕人對蔡英文的不滿意度,比中老年人高,這對民進黨政治人物較為罕見,」長期研
究選舉的王業立表示,相較於過去年輕族群較支持民進黨,未來年輕人的選票確實值得民
進黨擔憂。
對蔡英文政府帶領台灣經濟轉型,有信心者更從2017年的43%,2018年迅速墜落到32.6%
。「馬英九任內的經濟表現不佳,國人期待蔡英文執政能有所改變,但顯然2年來沒有太
多起色,」王業立說。
國人對經濟沒有明顯起色的憤怒,表現在政府最該改善項目中。當問到政府最該馬上改善
項目時,各個年齡層一致直指「提升經濟競爭力」,其次為「增加就業機會」,尤其是39
歲以下者最為感同身受。第三位則是「提升教育品質」。
對這樣的結果,香港中文大學金融系副教授葉家興解析,不論是「提升經濟競爭力」或「
增加就業機會」,都和個人切身相關,排名第四的「縮小貧富差距」、第五名的「改善兩
岸關係」,則是和總體政策目標有關,和個人存款無關。
對比行政院長賴清德,顯然較受到民意青睞。
國情調查開展時期從11月29日到12月2日,正逢賴清德為修改勞基法而惹出「功德說」發
酵之際,但當問到賴清德上任以來的表現時,仍有44.6%回應「滿意」,高於「不滿意」
的38.9%。
事實上,比較過去幾任閣揆,賴清德的滿意度相對偏高,如2017年林全為25.9%、2014年
江宜樺為16.4%、2010年吳敦義為36.6%、2009年的劉兆玄是27.9%。調查時賴清德僅上
任3個月左右,相較同樣當年9月就任的吳敦義,仍足足多出近8個百分點。
「賴清德上任不過3個月,實質施政成果還不知道,」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蔡秀涓分析,
可能是他啟動改革接地氣,以及所展現出來的膽識讓人民有感,「但閣揆是總統任命,民
眾切割看待還有如此大差距,這也代表憲政制度有問題。」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政治系副教授俞振華則認為,從過去經驗看來,通常總
統的民調會比閣揆高,賴清德比蔡英文高,可能是蜜月效應,確實值得後續觀察,也令人
好奇這現象能持續到何時。
但更值得注意是換黨執政後,國人好不容易建立的信心再度流失。當問到對政府縮短貧富
差距施政,有信心者為14.2%,沒信心者高達75.1%,遠高於2017年的68.5%。
最終還是回到人民感受,才是執政績效的關鍵,這也成為民進黨政府最迫切需要回應的危
機所在,以拉抬人民的信心。
亟需解決空污、高房價問題
面對2018年即將到來的縣市長選舉,國人要的是什麼?
攸關每個人身體健康的「空氣污染」,是最多人認為該改善的項目。從區域來看,中部和
南部均將空污列為首位,意謂中部和南部,從苗栗以南一路到屏東,都認為改善空污有急
迫性,反觀新竹縣以北的北部區域,則將房價過高列為第一位。
「這一題滿符合目前認知,北部問題在房價、中南部是空污,」王業立說,高雄已經推出
政策,鼓勵民眾搭乘大眾捷運,台中既沒捷運、也沒輕軌,成為尋求連任的市長林佳龍最
大隱憂,無法做出太積極具體的作為。
在歷屆縣市長選舉中,經常以全國性議題去打地方選舉,俞振華觀察,現任者尋求繼任,
以個人表現最重要,若是現任者屆滿,則多突顯全國議題,「但從國情調查的結果,各地
關注議題各自不同,有意參選者是否要主打和民眾相關、回歸地方議題,確實值得思考。
」
經過一年的困頓波折,雖然國人在諸多政策議題上,看似沒有共識,但對國家的未來卻指
向一致的方向——經濟和就業,既是國家治理指標,也和人民感受息息相關,在今時今日
,更可能成為國家領導者最重要的KPI。